青少年在一天天長大,而身邊這個“花花世界”也在青少年的眼中一天天紛繁多姿:漂亮的服飾、時尚的首飾、個性的玩具等等所有的一切都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他們,正是這樣一個社會刺激了他們越來越強的消費欲望,而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思考。
零花錢來源:90%青少年靠父母讚助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走訪了城區的幾所中學,多數學生都表示90%的零花錢是父母給的,另有10%在不同程度上是親戚給的。黃同學今年初二,在城區一所中學上學。據他說,爸爸媽媽很疼他,同時家裏條件也不差,所以經常會給零花錢,而且平均每天有10元錢呢,這樣算起來,每個月的零花錢總共相當於一名較貧困大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了。其實城區內像這樣的青少年還有很多,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由於家庭經濟情況各有不同,所以多數青少年每個月的零花錢在100元上下,零花錢在150~200元之間的也不在少數。也就是說,現在家長每月至少要支付給孩子100元左右的零花錢。
零花錢流向:聚會、生活、運動
現代青少年對零花錢的使用毫不吝嗇,隻要他們喜歡,就會盡量滿足自己。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現在的青少年在家裏給過零花錢後都會想辦法花掉。據大多數青少年透露,女孩子一般會選擇去一些知名連鎖店購買自己喜歡的小飾品,男孩子一般會去體育器材店買一些自己喜好的體育用品,而另外一部分錢則用來朋友聚會。同學生日和逢年過節互贈禮物現在看來非常普遍,而且禮物的檔次也在逐年增高,甚至還有的要到飯店去請,對於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青少年來講,這種消費很明顯是不合適的。一位在城區某中學上學的費同學說,自己的家裏條件不是很好,隨著這種生日聚會吃喝風的盛行,自己現在最怕聽到同學說“誰誰過兩天要過生日了”,“誰誰過幾天要請我們吃飯”之類的話,但是一種攀比的心理已經讓自己有了很強的虛榮心,再沒有錢,也要讓所送的禮物不要太次。
教師點評:虛榮心、攀比心占上風
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的諸老師針對青少年的成人化消費心理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說,“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不少家長的共同心願,家長對孩子物質上的投入和關注往往超過對自身的關愛,在這樣優越條件下長大的孩子,要吃的好穿的美。於是,校園中青少年之間便滋長了互相攀比的“風”勢。作為青少年,首先,應樹立適度的消費觀。花錢時要考慮到家庭的承受能力。其次,中學生要防止盲目消費。盲目消費表現在不管有無好處,有無必要,是否適合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時尚。最後,中學生要抵製不利於健康的消費內容。中學生吸煙、喝酒、賭博,這些都是不良的消費行為。
大學生的消費觀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我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麵,我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麵,我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製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我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
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布峰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布,兩種極限情況(350以下)和(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布規律。恩格爾係數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麵支出居於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係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濟南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