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真假香爐案(1 / 1)

王齊是後漢人,他曾在山東鄆州擔任過刺史。

一天,負責官家典當業的孫齊亮夜間來訪。

孫齊亮一進來就跪在地上,不肯起來。

王齊道:“孫先生起來說話。”

孫齊亮哭喪著臉,哭道:“卑職罪該萬死鑄成為大錯,大人如不能為卑職想個辦法,卑職隻怕就是傾家蕩產也再難收拾。”

王齊道:“什麼事這麼嚴重?你且說來聽聽,有道天無絕人之路,興許有辦法呢。”

孫齊亮這才重重磕了兩個頭,爬了起來。

他說道:“卑職一時疏忽大意,鑄成大錯,半個月前,卑職收下了6隻古香古色的銀香爐,來當的是個中年漢子,先開口要當1000兩銀子,卑職一時失眼,隻當這是古董,好說歹說,隻付給他800兩,不料今天翻庫,才看出來,不但不是什麼古董,真銀的也不是,隻是6隻鉛胎包銀的鉛香爐罷了,這家夥詐騙得手,這800兩白銀是肯定不會來還的了!連他本人也一定早就遠走高飛,絕對的不會露麵了。現在叫我怎麼來還這800兩呢?”說著,竟嚎啕大哭起來。

王齊安慰了他幾句,然後道:“這廝番次得手,下次一定還要到別處去騙人。如不抓拿歸案,實仍大患。待本官慢慢查來。”

過了5天。這天中午,鄆州城鬧市的人頭攢動。眾人都在議論紛紛。原來有布告貼出,說昨天夜裏州府所設的典當倉庫,被幾個膽大包天的毛賊挖了一個大窟窿,屋裏所藏典當之物被偷竊一空。自布告張貼之日起,10日內,凡在本當鋪所當之物,可憑當券來本當鋪按原估價收取現錢作為賠償。過期不候。

原來典當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當的東西隻能折半價付錢,也就是說這件東西如果估價10兩銀子,隻能當5兩銀子。布告的意思是憑當券還可以再領取另外一半的錢。

有幾個閑人見到布告後,一時好奇,趕到倉庫裏看熱鬧,果然看見倉庫屋後挖了老大一個窟窿,一個孩子進出用不著彎腰。看來這次盜賊不是一個兩個,搬東西也非有馬有車不可。看得人人都直吐舌頭。

然而,付款的期限隻有10天,一些典當者紛紛拿了當券去兌錢。

再說那個製造偽香爐的家夥,名叫介師明,原是個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二流子。他自騙得800兩銀子後,生怕被典當行的人看出這古香爐是偽造的,再不敢外出,隻是深居簡出,躲在家裏。如今聽說典當倉庫遭竊,不由心中竊喜。這樣,一來,證據已失,再不怕案發。二來,典當的質券還在手裏,還有800兩銀子可以去取,不拿白不拿。心裏這麼一想,就急急趕到當鋪。隻見高高的櫃台前熙熙攘攘,許多人手舉得高高的催著快點付錢。

介師明先站在一邊冷眼相看,見日前被他的假香爐騙過的孫齊亮站在一旁親自監督,不由地心裏害怕。但見人們把當券遞上去,夥計看清楚了就照券付銀,毫無遲緩,不禁心裏一寬,趁人多手雜的時候,取出這張當券遞了上去。

孫齊亮已上了年紀,那天雖然也見過介師明,早記不清他的麵貌。現在見到這張當券,不由心中大喜,連手都微微顫抖起來,忙強作鎮靜,道:“這可是筆大數目,不過既然貼了布告,自然照付無誤,客官且稍待。”

他轉到後間,向先等在那裏的捕頭一使眼色,道:“王大人神機妙算,這廝果然來了。快!”不待吩咐第二句,眾捕快一下湧了出來。

介師明到底心裏有鬼,一見苗頭不對,正想跑,被眾捕快一擁而上,捆了個五花大麻。

介師明大叫道:“我犯了什麼罪?憑什麼抓人?”

孫齊亮道:“刺史大人有令,捉拿詐騙犯!”

介師明以為反正銀香爐已失竊,他們拿不出證據來,有恃無恐,大叫道:“就是天王老爺要捉人,也得拿出真憑實據來。你們拿得出證據來嗎?”

孫齊亮道:“來人,將那假銀香爐捧出來看!”

一個夥計應聲從後間捧出一隻假香爐來。這詐騙犯才長歎一聲,低下了頭。原來,當時王齊心想,這個騙賊既然存心來詐騙,一定是個滑賊,尋常的小技是騙不了他的。若要誘他上當,唯一的辦法是說丟了這假銀香爐。這樣,他一定有恃無恐,自己才會出頭。於是,他就讓孫齊亮派人將典當倉庫裏的典當物一夜之間偷偷挪了個地方,然後在後牆開一個大窟窿,貼出布告,公開付錢給手持當券的人。果然引得這家夥來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