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第【54】章 呼啦圈大作戰(1)(2 / 2)

其實對於呼啦圈怎麼賣的好,王樂一開始還真沒多少想法,他隻是知道這呼啦圈當年曾經火熱過一陣,不過那是在1991年,先從南方傳過來的。至於怎麼賣,他就知道許多小賣部都有賣就是……對了,小賣部!

想到這裏,王樂連忙跟他們說,呼啦圈這東西,先期最重要的是讓這圈子流行起來,因此他們可以拿著貨去文化宮這些青少年聚集的地方,現場解說現場表演順便現場賣貨,就跟街頭賣大力丸那種情況差不多。這樣搞個一兩天,等流行趨勢起來了,再去跟文化宮附近的小販商量鋪貨問題。

緊接著,王樂還說,這東西很容易仿造,因此要賺錢,就要一個快字,所以在這東西開始流行的時候,要在最快時間占領本地市場。也就是說,要在最快時間去那些文化宮啊、電影院啊、還有公園之類人多的地方,先聯係好附近的小販,要他們賣這個呼啦圈。而在鋪貨方式上,也要改變過去的先付款後鋪貨的模式,改為先鋪貨,賣掉之後再付款,用這樣的方式來讓產品最快的麵向市場。

再之後,等這呼啦圈開始街知巷聞,開始出現仿冒品的時候,一定加快速度跟百貨商場談好,爭取盡早把這呼啦圈打進百貨商場,讓百貨商場也賣自己的呼啦圈。

自然了,盡管呼啦圈是個便宜貨,但也最好想一個品牌名,搞一個商標,以後呼啦圈上都印上這個商標,也算搞一個品牌,起碼在先期爭奪市場的時候,能爭多少是多少。

“最後。”說到這裏,王樂繼續鄭重的道,“當仿冒品接連出現的時候,就是我們放棄本地市場轉移陣地的時候。也就是說,這呼啦圈應該是蝗蟲,走一片吃一片,這邊吃光了,就去下一個地方吃,至於去外地賣的模式麼,就跟我先前說的那樣,複製就好了。總而言之,對於呼啦圈這種容易仿冒的東西,講的一個快字,隻有永遠走到別人的前麵,你才能賺取最大的利潤。”

對於王樂的這番話,沈明誠跟放進都深以為然,並且放進還拿著小本本詳細的把這些內容記錄了下來,說以後就照著這個方案執行。

而在後來的日子裏,沈明誠跟放進果然根據王樂說的那樣,在國慶節第一天,就用一個三輪車,拉著一堆五顏六色的呼啦圈來到了文化宮門前,然後兩個人配合,一個表演一個解說,打著新產品試銷的旗號,就在門口賣起了呼啦圈,甚至都承諾了所謂的三包服務!

那麼這個好玩又健身的呼啦圈價格多少?您聽好了,是兩塊五一個,想要就買,絕不講價。

一開始,大家還有些矜持,可等一個人買了,就有了第二個,有了第二個,就有了第三個第四個……結果,不到一上午,一車二百多個呼啦圈就銷售一空,銷售額達到驚人的500元!

看著那在三輪車邊樂嗬嗬點鈔票的沈明誠跟放進,旁邊賣文具小吃之類的小賣部老板那個眼紅啊,都打算回頭就叫在公安局當聯防隊員的表哥去搗亂了。幸好這時候還沒手機,他不可能馬上就打電話過去,而就在他準備這就去找他那表哥的時候,沈明誠樂嗬嗬的走到了他麵前:“老板,跟你商量個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