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義生活的這座山城叫白河縣,處在秦頭楚尾的位置。
從湖北方向過來,沿著漢江南岸的公路西行,在白石河與漢江的交彙處,有一座突起的山頭,白河縣城就建在山頭上。遠望上去,最高處的山尖是魁星樓,其他房屋根據山勢起伏層疊而築,臨水的三麵崖壁峭拔,長滿蔥綠的樹林。崖壁頂端的高樓似乎要搖搖欲墜,很是驚險。崖壁低處的江岸上,則是長長的河街,房屋大多半邊懸空,人稱“吊腳樓”。
一條隧道射進白河縣城下方的山肚裏,橫穿而過,這就是越水鑽山艱難曲折的襄渝鐵路。
公路盤旋而起,來到山頭上的縣城主街,兩旁店鋪密布,夾雜著機關單位的牌子。主街的周邊還有許多小街道蜿蜒而去,交叉縱橫,織在山頭上,宛若迷宮,讓人難辨方向。如果沒有本地人帶路,你在石台階上走了許久,抬頭一看卻又繞回到原地,不辨東西。有人把白河縣城叫“小重慶”,主要是就地勢結構而言的。
其實,白河一直是漢江上著名的水運碼頭,古稱“南走巫夔,北通商洛,東扼均房,關南險奧,白河尤屬襟喉”。據說,舊時有一麵山坡上全為客棧,上上下下的船工均要在此過夜。有的於此安了家,有的在此有相好。人說陝南的美女出在白河,她們說話婉轉動聽,皮膚白皙細嫩,對人熱誠大方,這可能與該地過去的市井繁榮、風水奇美、人員流動有關吧。
白河滿城可見結著鮮豔紅果的楠木,它質地堅硬,是貴重的建築材料,可製造船隻、器物等。還有枝繁葉茂的香樟木,淡香迷空,驅蚊殺菌,濕潤氣候,美化環境。
這個山城舊社會時最熱鬧的地兒是老河街,它順著山的北麓、漢江的南岸而建,號稱五裏長街,是漢江水運興盛時形成的自然集市。房屋多是磚木結構,帶小閣樓,防火牆,青瓦頂,明清風格。一邊靠山,一邊臨水,早先從江中的船上看河街,木樓挨挨擠擠,懸空的半邊支撐著一排排林立的木柱,非常壯觀。現在外圍修起了一條千餘米長的防洪堤,將河街保護起來。
老河街中間有一座紅星橋,把長街分成東西兩段,西邊稱上河街,東邊叫下河街。在清末民初,上河街居住著陝西、山西、江西幫商人;下河街則由黃州幫、武昌幫商人把持。紅星橋外就是漢江古渡,在過去,秦巴山區的土特產在河街碼頭裝船運下漢口,京廣雜貨又在此卸船疏散。據統計,到20世紀80年代時,河街上經商的店鋪尚有六百餘家。隨著襄渝鐵路暢通,漢江大壩修築,沿江公路鋪成,河街卻因交通不便而漸次衰敗。但住的居民仍不少,生活氣息依然濃厚。
白河老河街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是因地勢狹窄,靠山那邊的許多院落建在半坡上,於是就有眾多的石條鋪成的台階通往。像河街176號對麵的丁家道,踩著數十級光滑閃亮的石條台階爬上去,才能到達院子的門口。喘著粗氣兒抬頭一看,院牆高聳於眼前,氣勢宏偉逼人。這種崎嶇不平,增添了白河老河街的特殊景韻。
白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覃彬帶著我逛河街,他說街上的舊房子很便宜,每平方米不超過1000元,3間房子的地基也就幾萬元。現在做投資,將來會升值的。
我們看到一棟小樓,是縣農具廠的舊房,共3層,838平方米,已掛牌出售,樓前有房管人員正登記數據。我問了一下,說是已被人用30萬元買走了,算算多便宜啊。
不過,曾有外地商人來白河考察投資,但跑遍全縣的1450平方公裏,滿目是莽莽群山和深深的溝壑,竟然找不到一塊超過1000畝的平地,無法建廠房,隻好放棄。
按照南水北調的要求,漢江上遊陝西境內的出境入庫水,不能低於二級標準,這對秦頭楚尾、陝西省海拔最低的白河縣來說,是很大的任務。山城坡陡無法截流,也找不到建汙水處理廠的地方,最後隻好設計成把汙水排到山城下方河溝低處,再把汙水通過二級、三級泵抽到對麵20米高的半坡上來進行處理,費事費力費錢。
山大溝深、地薄人稀,這是白河的狀況,也是詩人鄭國義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