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裏漢江,三千裏舟行,三千裏風景,三千裏流淌不完的故事。
漢江上的船太多了,看上去形態不一,豐富多樣:頭部平、尾巴翹的叫老鴰船,兩頭尖、形似織布之梭的叫梭子船,頭如梭船、尾部後翹成卷曲狀的叫秋子船,身長、體窄、尾梢向左偏的叫駁子船,身如老鴰船、尾似麻雀尾巴狀的叫麻雀巴船,無篷、有槳的叫五板船,底寬、頭尾大小相同的叫渡船……每種船的作用各有不同,有的運貨,有的載客,有的打魚。每條船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都有它誕生和消亡的曆史。
在蜀河古鎮山頭的楊泗廟前,我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船娘。她年輕時就跟丈夫駕船跑漢口,把本地的山貨土特產運出去,又將人們需要的日用品拉回來,往返幾個月,吃住都在船上。大女兒就出生在船艙裏,全家人與漢江的感情親密無間。楊泗廟是過去水手修的神廟,過往船工都要上岸燒香,本地人跑船之前都要去磕頭,現在因年久失修,廟宇陳舊破爛,這位老船娘就主動承擔起看護的任務。每天坐在廟前,望著山下的流水,回憶滔滔的往事。
有一次我從紫陽縣城乘船去洞河鎮,船工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十幾歲就開始在江上奔波,最早是給別人幫工,後來有了自己的小船,至今,他已經換了八條船,年齡在增長,船兒也由小變大,目前他的船算是中等,一次可拉十幾個人往返於漢江瀛湖庫區的幾個小鎮碼頭。他滿懷信心地告訴我們,明年最遲後年,他準備購買自己的第九條船,那將是一艘比較大的豪華客輪,歡迎我們再去乘坐他的船。這位中年船工的熱情和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們。他的換船經曆,體現了漢江人的胸懷及生活變遷。
我聽說有一個十幾歲的小學生,家住在漢江南岸的巴山腳下,學校卻在漢江北岸的鎮上。於是,他每天拂曉自己劃著小船過江來上學,傍晚又劃船回家。一條小船,每天穿梭,編織著他求學上進的夢。早霞裏,夕暉中,濃霧天,飛雪夜,一個瘦小的身影一隻窄窄的船,劃行在流動的水波之上,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情景。漢江的下一代,漢江的未來,又會是什麼樣兒呢?船是永遠的知情者。
隻要有江,肯定就有船。其實,人才是船的主宰,船韻亦是人韻。隨著歲月的遞進,曆史的更新,船的形狀和設備在變化,人的精神和風姿也在變化。
漢江船韻,是我永遠看不厭的風景。
第八章 商洛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