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隔籬之爭——亨·勞森(1 / 1)

籬笆外來了一隻狗,對著縫隙東嗅嗅,西聞聞,這使籬笆內的狗發瘋一樣朝它汪汪直叫,而它卻沒法兒出去。這兩隻狗,也許純屬陌路相逢,也許是老相識。或許那隻狗並沒有敵意,隻是嗅嗅而已,但對另一隻狗來說也是一樣的。往往是裏邊的狗先叫,外麵的隻是因為對方先動肝火,無事生非,才火冒三丈,以大叫來回敬。結果呢,事情越弄越糟,裏邊的狗會口吐白沫瘋狂地撲上去。

看到這種情景的你會很納悶裏邊的狗為什麼要發狂,也許是它認為外麵的狗欺人太甚,居然有意捉弄它。不管怎樣,對峙越久,裏邊的狗就怒氣越大,因為它出不去,不能把憤怒發泄出來,所以它氣得差點兒把自己的尾巴咬下來撕個粉碎。要是出得去,它準會把它咬死,就連親兄弟也不放過。

有時,外麵的狗裝作什麼事也沒發生,安靜地離去;有時,隨和地回叫幾下;有時,它不感興趣地吠幾聲,仿佛委實與世無爭,隻不過出於自尊和維護狗的資格,才叫幾聲;若外麵是隻小狗,那它就會陡然吃驚而匆匆跑掉;或者,假如那是一隻厚臉皮的小狗,那它會在戲弄對方之前確定對方的活動區域。

一隻紐芬蘭種大狗在籬笆外嗅個不停,滿臉獰笑;而裏邊的狗卻以每秒鍾叫30下的速度,不停地嗚咽著,它真的氣壞了,而且從頭到尾的每個關節都抖動起來,還弄得滿身白沫,有時還把白沫噴出籬笆縫隙。

換了小狗就不一樣了,身子越小叫得越凶,因為它知道自己很安全。而有時則像前麵說的,一條暴躁的大狗在籬笆外麵,它厭惡口角,對別的狗從來不提出異議——像人世間很多和事佬一樣,他們討厭與人拌嘴,總是和顏悅色、彬彬有禮。但令人討厭的正是這樣的謙恭,而且常帶不無譏諷的神氣,那模樣簡直使你想把他們的頭擰下來。這些人從不挑起爭吵,但他們會使爭吵繼續下去,一發而不可收拾。他們心安理得,就因為爭吵不是由他們引起的,而且還會推脫責任,說是對方先鬧的——那暴躁的狗因為裏邊的狗大動肝火而發怒了,它說:

“幹嗎發那麼大的脾氣,你怎麼啦?喂!”

裏邊的狗說:“你以為你在跟誰說話?你這——!我要等等,等等。”

隨後外麵的狗說:“你這蠢東西,連一隻母狗都不如!”

嘶叫終於爆發了,幾裏路以外都能聽得見。那情形如同打仗時的呐喊,也像幾百門大炮每分鍾發射80發炮彈。它們叫呀叫,直到兩隻狗都憤怒到了極點,裏麵的狗要衝出來,外麵的狗要衝進去。然而,要是這兩條狗偶爾在外麵相遇,說不定會立刻打得火熱,成為摯友親朋,發誓永遠忠於友情,說不定還要邀請對方去家裏做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