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我還沒上學時時走過新店小學的操場
偶爾會看到雨後天空的彩虹沒想到
就是在那一塊天空下麵我看了第一場電影
那個暮春的黃昏奶奶叫我幫她一起搬家裏的條凳去占位子
到時人已經很多了大多人麵向別人家的一堵白牆
我們坐下不久天就黑了一束大手電似的光射在了牆上
照出一大塊亮斑來隨即出現了很多手影都像奔跑的狗頭
耳朵在動嘴巴也在動場下歡聲雷動的
不久出現了裂紋似的線飛快地在牆上劃過
然後出現了田園山村和普通話的聲音很好聽
我看到電影裏一個農民在行走突然被一根頭頂上的線擊倒
原來那是電線我以前沒見過奶奶說電碰不得
在那個地方大概看了七八場電影但放的是什麼已經記憶不清
我更多記得在場子上抓紅尾蜻蜓它們飛得很低密密麻麻的
有的卷著細長的小屁股有的停在空中半天不動
1976年以後我來到蒲圻開始如饑似渴地看電影
在蒲圻第一招待所看了《渡江偵察記》還是彩色的
八一廠的紅星非常炫目場下也是歡聲雷動
我還第一次看見了美女
後來知道她叫張金玲武漢人她出場是這樣的
騎在驢上一把花傘背對觀眾然後順著傘的轉動
轉過了她美麗的臉……太深刻了從此開始注意看女生的臉
看了《偵察兵》又顛倒於王心剛的風度和英俊特別是他
化裝成國民黨的軍官檢查炮兵白手套在炮膛裏一擦上麵全是黑痕
他對陪同的敵軍官非常牛逼地說太麻痹了太麻痹了
場下哄笑一片
蒲圻話中麻痹和女性生殖器同音同學們互相指責的時候
我們都學王心剛的普通話
1977年以後經常到蒲圻機械廠看電影
搬運站的樂功武的老婆是機械廠的他告訴我家放電影的消息
有一次竟然是淩晨四點全家人去機械廠的小禮堂看《三進山城》
還有一次是淩晨兩點全家人去看《苦菜花》
時間正常的時候機械廠的電影會在籃球場放
還放一些新聞片紀錄片我看到了彩色的北京天安門
國家的領導人和亞非拉朋友狠狠地擁抱左臉挨右臉又右臉挨左臉
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小朋友戴著紅領巾手捧大朵鮮花
潮水一樣湧出來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的聲音用我們當年寫作文的話就是響徹雲霄
到1983年以前常去看電影的地方還有守橋部隊
修新橋和換鐵路枕木的工地縣人武部
最不喜歡看朝鮮的哭哭啼啼的電影打仗的全喜歡
第一次看動畫片《大鬧天宮》是站在人武部看的很喜歡
古裝片《紅樓夢》是在工地看的
最不能忘記的電影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也是在工地看的
蒲圻電影院的電影要一毛錢一張票這要老爸開恩
蒲圻搬運站有很好的禮堂卻隻能用來開會沒有放過一次電影
搬運工人卑賤弄不到那些緊張無比的膠片
它們在蒲圻城裏聽說一晚上最少要跑五六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