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天津轎車:“華夏得利”(1 / 3)

和廣州一樣,天津轎車也是從輕型車起步的。解放前,天津是一個老工商業城市,汽車基礎薄弱。1946年2月,原天津汽車製配廠接收日本信益洋行,從洋行裏接收了幾輛日本大發公司生產的三輪汽車和一批汽車零部件。天津的工人師傅們立即自己動手,利用這批零部件裝配出10輛三輪汽車,並為其取名“飛鷹牌”,並於1946年6月13日將這10輛“飛鷹牌”汽車披紅掛彩,沿平津公路開進北平。聽說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汽車,他們沿途受到公眾熱烈歡迎。國民黨南京政府的官員在北平接受記者采訪時確認,這10輛“飛鷹牌”三輪汽車是中國第一批國產汽車,當時的電影界也拍攝了“飛鷹牌”三輪汽車開進北平的新聞紀錄片。這批三輪汽車的組裝,開啟了天津汽車工業發展的第一步。

1951年,天津汽車製配廠得知抗美援朝前線誌願軍將士急需各種軍車,於是克服重重困難,在美式吉普車的基礎上,自己動手仿製出一批軍用吉普車。9月17日,這批吉普車從車間裏開出來就直接裝上火車運往朝鮮前線,誌願軍戰士又將其中大部分改裝為吉普炮車,這是天津工人階級為抗美援朝戰爭做出的貢獻。但天津真正建立起汽車生產體係卻是1965年。

1965年,中國國民經濟從幾年前的經濟困境中全麵恢複,汽車的需求激增。但當時全國汽車產量不過5萬輛,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各地開始新一輪自行建設汽車廠的熱潮。也就是在這一年,天津將自身所有的各種汽車資源重新組合,成立了天津汽車製造廠。天津汽車廠用北京210吉普的圖紙,試製並小批量生產了TJ210輕型吉普車,以後,天津汽車廠以日本豐田轎車為範本,東拚西湊,敲敲打打,開始仿製日本豐田轎車,從1973年到1979年,共生產了63輛TJ740型仿豐田轎車。平均每個月不到一輛。這種小批量低水平的仿製不是汽車工業發展的方向。經過對自身實力和社會急需車型的的評估,天津發現,中國當時隻有載重4噸的解放牌中型卡車,而城市裏大量需要的是小噸位的輕型載重車,北京汽車製造廠生產的載重1.5噸130輕型載貨車一上市就受到熱烈歡迎。根據天津自身的實力,1980年起,天津汽車製造廠開始改變產品方向,參照北京130圖紙,上馬輕型載貨車,並率先在國內開發出雙排座輕型載貨車。天津汽車廠的輕型卡車一炮打響,產品供不應求。天津汽車廠與國內輕卡行業中的北京第二汽車製造廠、南京汽車製造廠和沈陽汽車製造廠一起成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輕卡行業前四強,在汽車行業被稱為輕卡“四大天王”。改革開放使得中國汽車更多地接觸了世界汽車行業的先進技術與產品,其中就包括微型車。微型汽車一般是指發動機排量1升以下,車身長度、寬度、高度不超過3.8米、1.6米和2米,載重量1噸左右的小汽車。與身材龐大的中型重型卡車相比,微型汽車具有燃料消耗少、使用費用低、占地麵積小、用途多、價格低,適應性廣等特點,微型車首先在日本大量製造和使用。微型車的出現,使得中國汽車人認真地審視中國汽車工業的布局與發展。

1984年,中國汽車工業公司在天津召開“微型車工作會議”,時任天津市市長李瑞環對這次會議很感興趣,他對饒斌說,天津有一定的汽車工業基礎,中汽公司應該將首個微型車的生產基地放在我們天津。就這樣,中汽公司和天津雙方都同意以天津的汽車工業為基礎發展中國的微型車。

汽車工業是知識、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地方上建立汽車工業基地必須要具備幾大要素,一是國家政策支持,二是要有地方政府財力支持,三是要有一定的汽車工業基礎,四是要有懂得汽車生產規律,有組織生產能力的領軍人物。

從四要素看,在前麵三要素具備的情況下,人才要素顯得尤為重要現在。經過和天津協商,饒斌決定,調一汽副總工程師汪聲鑾來天津主持天津的汽車工業發展。

汪聲鑾1929年8月生於北京,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48年從北京五中高中畢業,考上了國立北洋大學機械係,1951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重工業部汽車工業籌備組,跟著郭力和孟少農一起籌建中國的汽車工業。1952年12月,受中國政府委派赴蘇留學,在斯大林汽車廠實習。1954年6月,汪聲鑾實習期滿回國,被分配到一汽車身廠技術科,1958年任技術科科長。1965年,一機部成立專家組,汪聲鑾被指名調入。1978年,國家籌建三汽,汪聲鑾調入三汽籌備組,1982年,三汽籌備組解散後,他又回到一汽任工藝處處長,後任副總工程師。

但在汪聲鑾調動問題上,卻一波三折。當中汽公司人事部門給一汽打電話要求調汪聲鑾時,被一汽拒絕。人事部門多次聯係一汽就是不答應,最後饒斌親自給一汽黨委書記徐元存打電話。此時一汽正處在垂直轉產的關鍵時刻,像汪聲鑾這樣的副總指揮級的人才的確難以離開。徐元存說:“饒部長,我這正換型,老汪是副總指揮,不能走。”

中汽公司的負責人親自出馬向企業調人遭拒絕這種事情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其實,此時正是中汽公司日漸式微之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汽、二汽正在全力向中汽公司爭“獨立”,要發展大規模的汽車產業集團,人才是第一寶貝,誰願意將自己的帥才拱手送人?

建設微型車基地是從全國汽車發展布局考慮問題,饒斌打了四五次電話,徐元存一直不肯鬆口。當年饒斌在一汽當廠長時,徐元存是一汽團委書記,老領導有老領導的辦法。幾天後,饒斌第五次撥通了電話:“小徐啊,當初咱們建設一汽時全國支援,現在國家要建微型車基地,這是全國大局,你為什麼不支持?”

饒斌的這番話微言大義,徐元存不好再說什麼了。饒斌要求一汽支持的除了汪聲鑾外還有其他9個人。徐元存說:“饒部長,你一定要老汪,行,我給你,但那九個就不能給了,老汪一個頂九個。”

與此同時,汪聲鑾的大學同班同學,中汽公司副總經理張興業來到汪聲鑾家。老同學邊吃飯邊聊天,張興業說:“老汪,今天我來你們家,是帶了饒部長的口信。饒部長幾次點你名,要你去天津建微型車陣地。李嵐清同誌也提到你,都說必須讓你出山,你看如何?”

汪聲鑾回答:“如果你征求我個人意見,對不起,我不願去。我今年55歲,在一汽工作了30多年,已經很習慣這裏。如果組織要求我去,那我就服從組織分配。”

張興業離開後沒幾天,汪聲鑾收到了李嵐清寫給他的信。李嵐清時任天津市副市長,他與汪聲鑾在一汽是老同事,又一起籌建過三汽,關係非同一般。李嵐清在信中寫到:

三汽一別又幾年過去了,我們合作的那段仍常以為念。天津發展微型汽車,大家都想到您。在中汽公司大力支持下,我們終於又有了合作機會……現在市委的正式決定已下達:1.汽車公司從一機部劃出,為獨立的局級單位;2.正式任命您為公司黨委常委,副經理兼總工程師(李躍同誌為書記,紀學澂同誌為經理)。同時,亦告一好消息,即同大發已正式簽了合同。看來在天津搞,比我們那時搞三汽的條件要好不少,還是大有可為的……由於引進與對外經貿有關,同時我又是汽車工業老兵,我亦很關心,其他領導同誌亦常同我商量,所以以後支持汽車公司的工作還是有條件的。衷心地歡迎您早日來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