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載彈量超過8噸,可使用普通炸彈、激光製導炸彈、空對艦導彈、空對地導彈和反輻射導彈等。
e—2c艦載預警機用於艦隊的遠程警戒和空戰的引導指揮,是航空母艦的空中指揮所和機動預警雷達站。
它裝備有aps—138三坐標雷達(飛機背上象園桌麵似的東西就是雷達天線)。這個雷達相當先進,它對高空轟炸機的發現距離約740公裏,對低空轟炸機的發現距離為460公裏,對艦船為360公裏,對低空戰鬥機為408公裏,所以它能為航空母艦提供20分鍾以上的預警時間。它能同時跟蹤250個空中目標,並能對其中30個目標加以控製,即能引導己方30批戰鬥機進行截擊作戰。
e—2c的活動半徑為375公裏,續航時間6小時,乘員5人。
艦載空中預警機被認為是遠洋艦隊作戰不可缺少的機種。1981年馬島戰爭中,英國艦隊由於沒有預警機,致使“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阿根廷飛機炸沉;而1982年以色列在與黎巴嫩和敘利亞的一場空戰中,借e—2c之助,創造了1∶79的戰績。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中,美國海軍在空中自始至終保持有1架e—2c,提供對波斯灣中、北部的預警,對一些戰鬥巡邏機實施控製並負責航母戰鬥群的中繼通信。
e—2c是由e—2、e—2a、e—2b發展而來,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部隊的。
ea—6b“徘徊者”是在a—6艦載攻擊機基礎上改裝而成的專用艦載電子戰飛機,乘員4人,是美國海軍主要的電子戰飛機,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軍艦載型電子戰飛機。它的主要任務是壓製敵電磁探測設備,掌握戰區的製電磁權。在與其他艦載機協同作戰時,ea—6b往往擔負使用電子對抗手段,壓製敵防空兵器和掩護己方兵力撤離戰場等任務。
機上裝有4噸多重的電子幹擾設備,主要包括超短波通信幹擾機、回答式欺騙幹擾機、雜波幹擾和箔條投放器等。
ea—6b於1967年開始服役,迄今已進行了34次改裝,1990年剛進行了一次現代化改裝,主要提高4個方麵的能力:
一是改進戰術幹擾係統,包括改裝alq—99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機載電子幹擾係統,加裝新研製的alq—149型幹擾機,擴大了幹擾範圍,加強了通信幹擾能力。
二是提高威脅探測能力,包括加裝可根據目標速度和截麵積對目標進行區別和分類的alq—156導彈探測係統。
三是裝備“導航星”全球定位係統和聯合戰術信息分配係統,提高了多架飛機協同作戰時的信息交換能力。
四是更換大推力發動機。
該機是法國海軍原有的軍旗ⅳ型的後繼機,1974年首飛,最大時速略超過m1。武器有2門30毫米航炮,另可裝載多種炸彈,as37“馬特”空地導彈及am39“飛魚”空艦導彈等。
“超級軍旗”從1977年開始大量生產。法國海軍戰鬥機主要是f—8“海盜”,現在“超級軍旗”也擔負戰鬥機的任務。
“超級軍旗”出售給阿根廷14架。在馬島戰爭中,阿根廷使用“超級軍旗”戰鬥/攻擊機發射“飛魚”反艦導彈擊沉了英國最新型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和英國的大型運輸船“大西洋運送者”號。
“海鷂”多用途艦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偵察和攻擊機,是從“鷂”式飛機改型而來,主要由英國海軍“無敵”級輕型航空母艦攜載,1979年開始服役。它的最大特點是,不需要使用航母上的蒸汽彈射器來彈射起飛,也不需要攔阻索阻攔著艦,隻要有一塊半徑15米的起降區便可垂直起飛和降落。
“海鷂”速度較低,最大平飛速度m0.95;作戰半徑較小,約460~750公裏。可攜載2枚“海鷹”空艦導彈或炸彈2噸,有2門30毫米航炮。裝備有“藍狐”雷達、火控係統等。
“蘇—27”是蘇俄第一種艦載超短距起降飛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艦載超短距起降飛機。它首次裝備在蘇俄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上。
“蘇—27”具有很大的推重比(1.0以上),自主加速能力很強,低速大迎角時升力特性極好,起飛速度小,滑跑距離短,這使其在航空母艦上率先擺脫了彈射器,降落也隻需輕型攔阻裝置。它隻需借助航行中形成的甲板風,再在航母上設一斜升式起飛甲板,使飛機起飛時獲得很大的迎角,便可起飛。這種自主式超短距起飛,是普通超音速噴氣式飛機不用彈射器能在航空母艦上安全起飛的首例。最大平飛速度2.3倍音速。
“蘇—27”在1969年開始研製時的目標,就是陸海兩用,從而節省了費用,在設計思想上走在西方的前麵。
“蘇—27”有10個掛架,最多可掛10枚空空導彈,也可攜帶空地(艦)導彈和炸彈,最大載彈量6噸;還有1門30毫米6管旋轉航炮。火控係統中有紅外探測儀、激光測距儀、平視顯示器等。特別是稱為“看到哪就打到哪”的頭盔瞄準具,可帶動紅外導彈製導頭,指向飛行員所搜索的同一目標,此時如發射導彈,導彈就會自動飛向所“看”到的目標,而不需要飛機和導彈的縱軸線對準目標。西方專家認為,在這一點上蘇俄領先西方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