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2017年1月1日(2 / 2)

我不知道你們和我是不是一樣,直到現在為止我也分不清那和哪都讀作什麼,以至於我總會寫錯。就包括我在前麵寫的東西,出現過那或者是哪的地方,我都不知道自己寫出的是不是對的,可能我要表達的是那裏但我寫成的是哪裏,多了一個口但意思就全變了,但又有多少人像我一樣被這一個口弄的分不清東西?有時候一個人太會說不見得是件好事,他會像那和哪一樣耽誤你很多事,但僅僅是因為多了一個口,又有多少人聽信了從這口中說出來的東西。所以有時候不要聽了一個人說了什麼,想想他有什麼沒說,為什麼沒說。

大學認識一個朋友其實挺孩子氣的一個人,但這哥們是負能量爆棚那種,至少我活了20多年還沒見到這種特別坦然的和你講他那一套負能量的理論的,而且繪聲繪色的想用他那套理論來征服你,雖然直到現在我也不敢苟同他那套理論,但我覺得他那種“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的那種生於憂患的精神挺值得學的。”歐陽修說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我們才20出頭,屬於我們的時代才剛剛到來,我們總有一天會成為社會各個行業的中流砥柱,大江東去浪淘盡,數千古風流人物。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但我們必須要有這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心理。青春誰都迷茫,每個麵臨著畢業的人都麵臨著同樣的問題,誰能給予你的都沒有自己奮鬥來的可靠,不然也就沒有古代的王朝更迭了。

其實今天寫的這些東西和我之前想寫的基本不挨著,本來想好的東西,結果和一個好久沒見的朋友喝酒聊到了三點多,後來就全忘了!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讓我們背諸葛亮的《誡子書》這並不是我們的課本學習內容,當時大家都挺反感的,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有時候回想起來還真就是它激勵了自己好多:“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謹以此文回顧2016的那些故事,也分享給對2017同樣抱著希望的你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