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23日,太平洋西緣馬裏亞納海溝的洋麵上,驚濤奔湧,狂風怒號。有兩位勇敢的科學家乘坐在美國“的裏雅斯特”號深潛艇裏。潛艇憑借著壓載鋼球的重量,就像天女下凡似的直向地球的深淵飄落下去。兩個多小時後,人類終於第一次到達海底的最深處。水壓計指示這裏的水深是11000米,這比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還要大2000多米。11千米高的水柱壓到了深潛艇身上,它的分量恐怕不下於當年壓在孫猴子身上的五行山。潛艇承受了大約15萬噸重的壓力。雖然潛艇的殼體由一種強度特高的合金鋼製成,它的直徑仍然被壓縮了1.5毫米。
海底的深溝,是由堅硬的岩石組成,海底上蓋著薄薄的一層泥沙。溝底的軟泥,有的來自繁殖於海麵上的微小生物的遺體。因為它們太小、太輕了,從海麵沉到海底,大約得一年光景。另外,溝坡上的泥沙偶爾也會崩落到溝底。海溝的上部比較開闊,越往下,漸漸縮窄,與長江三峽等陸上峽穀的情形相仿佛。可是,就規模大小來說,名揚中外的長江三峽,擺到深逾萬米的馬裏亞納海溝麵前,那就慚愧得很,隻不過是巨人麵前的侏儒罷了。
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不到4000米,而全球19條海溝的水深卻都在7000米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海底深淵。多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苦苦思索:海溝為什麼會這樣深?難道它僅僅是海底上一種偶然的起伏不平?
在海底的深淵裏,終年暗無天日。這裏見不到海麵上的浪濤,也聽不見人世間的喧囂。它是如此的幽深,莫非已臨近傳說中的地獄冥城?
直到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家才漸漸明白:就在這寂靜詭秘的世界裏,正發生著一樁驚心動魄的事情。
原來,海底的深淵,果然就是“地獄”的入口處——海底地殼就在這兒被一股瘋狂的無形的力拖進地底去了。
海底最深的地方,並不像某些人所想像的,是在大洋的中央。恰恰相反,19條海溝幾乎都處在大洋的邊緣。而且,絕大多數海溝環繞在太平洋的周圍地帶。海溝或者與大洋邊緣的群島配對,例如,日本海溝、琉球海溝和菲律賓海溝等就緊挨在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和菲律賓群島邊上,海溝、群島形影相隨;海溝也可以與大陸邊緣的海岸山脈相伴,例如,與南美洲安第斯山平行排列的,是太平洋東南緣的秘魯—智利海溝。海底地殼在海溝底並不是直著身子被拖進地球的內部,而是傾斜地插入旁邊的群島或大陸底下。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海溝之所以這樣深,就是因為海底在這兒向下彎曲,沉潛到相鄰大陸或群島之下的緣故。這情景很像水麵上的冰塊,一個冰塊斜插到另一冰塊之下,兩個冰塊相互重疊起來。在海溝附近,大陸地塊騎跨在海底地塊之上,陸塊向上仰衝,被高高地抬起來;海底則向下俯衝,深深地下陷。目前,南美洲的安第斯山上衝到六七千米的高度,旁邊的智利海溝卻沉於海麵下7000餘米,二者高差將近1.4萬米。這是地球表麵上最大的起伏不平。
當然,浩大的地殼塊體畢竟不是冰塊。我們粗略估算一下,太平洋地塊的重量大約有億噸。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強行衝進大陸地塊之下,自然非同小可,必定會弄出些駭人的事變來。
1923年9月某日中午,鄰近日本海溝的東京、橫濱一帶,大地突然顫抖起來了,在幾秒鍾以內房屋紛紛倒塌。當時多數人家正在做午餐,火爐翻倒,許多地方騰起了熊熊大火。居民們掙紮著逃出屋外,每個人都在倉皇地奔逃,可是,誰也不知道要跑到哪裏去,許多人漫無目的地亂兜著圈子,街道上越來越擁擠不堪。終於,有人省悟過來了:要盡快逃離這坍塌和燃燒著的鬧市區。歇斯底裏的人群爭先恐後,一片混亂。在這場著名的關東大地震以及由它導致的大火中,大約55億日元的財產毀於一旦,傷亡人數達2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