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蓋奧特”之謎(1 / 1)

海底平頂山在太平洋的中部至西部,即夏威夷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和斐濟群島一帶的深海底,它們的頂部像被截掉一樣,都是平坦的,非常奇妙。

20世紀40年代,美國海洋地質學家赫斯對此進行一係列的研究,為紀念他的老師普林斯頓大學地質係教授阿羅爾德·蓋奧特,他把平頂海山命名為“蓋奧特”,並著文闡述平頂海山的特征。

這種海山不僅太平洋有,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亦存在,它們有的孤獨聳立於海底,有的成群出現。平坦的頂部為圓形或橢圓形。直徑一般從幾百米至20~30公裏,頂部離海麵最淺為400米,最深為20o0米,平均1300米。赫斯認為,平頂海山是沉沒了的島嶼,就像神話中描述的“阿特蘭蒂斯”王國那樣。但坦赫斯無法說明它的頂部為什麼是如此平。

後來,從平頂山的頂部打撈到了呈圓形的玄武岩塊,表明它們是火山彈的原有形狀,因而,有人認為,它們可能是一座海底火山,頂部是火山口,被火山灰等物質填平了,所以呈現平頂。年齡測定表明,它們形成於距今1億年至2500萬年之間的火山大量噴發時期,這就給火山說提供了一個依據。

20世紀60年代,從太平洋西南的凱普—約翰平頂海山的頂部打撈到6種造礁珊瑚、厚殼蛤以及層孔蟲等生物化石,以後在太平洋中部又有類似的發現,表明平頂海山的頂部過去有過珊瑚礁發育。造礁珊瑚要求生活在有光照的水體裏,因而其生存的最大水深在50米左右,可見,曾經有一段時間,海山頂部的水深不超過50米。由於此時的海山頂部離海麵近,風浪就有可能將其削平,並在其上發育造礁珊瑚。以後,海底山下沉,沉到水深400米以下的地方,所以平頂海山上就殘留著以前發育的造礁珊瑚和其他喜礁生物。

但美國學者德利提出,海底火山不一定發生過上升和下沉,而是在天氣寒冷的冰川時期,海平麵大幅度下降,使海底火山的頂部出露海麵被風浪削去。但天氣能否冷到使海麵下降幾百米以至2000米,目前還沒有找到可靠的證據。況且,有些平頂海山的頂部寬達40~55公裏,說它是被風浪削平的似乎難以使人相信。

現代著名海洋地質學家孟納德認為,太平洋中的平頂海山都位於一片原來隆起的地殼上,他稱之為“達爾文隆起”。這些隆起上的許多海山,其頂部接近海麵,被風浪削平,爾後,整個隆起下沉,便形成今日平頂海山的麵貌。但溫泰勒爾等不同意孟納德的見解,他們認為沒有事實證明“達爾文隆起”存在過。

“蓋奧特”的存在由於缺乏深海調查資源,已提出的說法都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因此還有待於科學家作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