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後記(1 / 1)

江西是個文化大省,江西詩人(如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楊萬裏等)曾在中國詩歌史上創造出屬於自身的輝煌,成為全體江西人值得驕傲的共同文化記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劉立雲、鄒靜之、程維、顏溶、謝輪、殷紅、古蓮、雁西、熊國太、胡剛毅、渭波等不少江西籍當代詩人在國內詩壇頗為活躍,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進入21世紀以來,江西詩人在國內詩歌界似乎日趨邊緣化,影響甚微。其實,江西詩人的藝術創造力整體上仍然不可低估,鄧詩鴻、三子、阿斐、林莉、馬策、汪鋒、牧斯、徐勇、傅菲、李曉君、江子、楊北城、龍泉、王彥山、老德、雁飛、吳素貞等詩人或出手不凡,或潛力巨大,令人印象比較深刻。隻是由於當下詩壇領軍式人物的暫時缺席,江西詩人發出的聲音顯得不那麼響亮,至少目前遭遇到了一種“集體疲軟”的創作困境。

但進入新世紀以來當代江西詩人這種類似沉默的尷尬境況必須盡快打破,為了全麵展示新世紀十多年來江西當代詩歌的藝術風貌,充分彰顯當代江西詩人的創作實力,重振江西詩人形象,2011年6月份,我邀請在京的江西籍實力派詩人楊北城以及恰好來京出差的江西實力派詩人龍泉等人在北京現代文學館附近的一家咖啡廳聚談,在交談中我發出倡議,提議由我來編選《21世紀江西詩歌精選》一書,為推動當代江西詩歌的發展做些實事。此提議一出,當即就得到了北城和龍泉兩位詩友的熱烈回應與大力支持。我們幾乎想到了一塊,都非常願意為人數不菲的江西詩人朋友們做點實事與好事。爾後,我陸續與顏溶、程維、劉立雲、王彥山、李曉君、江子、李賢平等江西籍詩人朋友透露了想編選一部新世紀江西詩歌選本的想法,無一例外的得到了他們的充分肯定與熱情回應。有了大家的大力支持,我心中感到非常欣慰而踏實。2011年9月份,我正式向全國範圍內的江西籍詩人發出約稿信,詩友們投稿的積極、踴躍和熱情態度稍微超出我的預期,在短短的一兩個月內,我就收到了近兩百位江西籍詩人的來稿,而且有的詩友還是遠在美國,他們也是通過網絡或朋友的渠道看到了我撰寫的《21世紀江西詩歌精選》征稿啟事,表示非常珍惜這次在該詩歌選本中“亮相”的機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看稿與審稿,我最後選擇了116位江西詩人(包括籍貫是江西或少數長期在江西工作或定居的外省籍詩人)的作品,入選《21世紀江西詩歌精選》一書。這一百多位詩人的作品在題材與主題、語言形式、表現手法、審美趣味、藝術風格等層麵頗為多樣化,給人以琳琅滿目之感,與當下詩壇多元化的寫作格局與美學潮流構成了完全的對稱關係。就憑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們江西詩歌與其他省市相比其實並不落伍。就我個人的閱讀印象而言,我以為這部《21世紀江西詩歌精選》整體藝術水準還是比較高的,而且比較全麵而客觀的反映出了新世紀十餘年江西詩歌的藝術風貌與創作實績,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四五代江西詩人同台競技,讓人感受到了江西詩歌創作的繁榮態勢與良好生態,尤其是不少年輕一代江西詩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較強藝術衝擊力,是令人期待也令人欣喜的。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十年前,2002年的春天,我與已故江西上饒詩人滕雲兄在三清山的一次熱情會晤。我們當時受著新世紀剛剛來臨的高漲情緒的感染,決定為江西詩人和江西詩歌做點事情。在氣氛融洽的交談中,我提出創辦一個“新江西詩派”,辦一個《新江西詩派》同仁性刊物,主要目的是想整合江西詩歌資源,激發江西詩人的創作潛能,我的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滕雲兄的積極回應與支持。我們決定合作來做這件事情。那一年的下半年,《新江西詩派》這本同仁性刊物創刊號出版了,當時在詩歌界引起了一定的反響。而江西詩人們的創作熱情也普遍比較高漲,這顯然與我們當時推動性的工作分不開的。隻可惜,滕雲兄不久後就因車禍不幸去世,而我本人此後也因為忙於讀博、求職等繁雜事務,很長一段時期沒有繼續為江西的詩人們專門去做具體的服務性和鼓動性的工作了。現在,時隔十年,我終於有了時間、精力和機會,再次來為我們江西詩人的詩歌創作做些具“煽風點火”性質的工作了。我想滕雲兄若地下有知,也會頗感欣慰的吧。

最後,我要向熱情支持我編選工作的各位江西詩友表示真誠的感謝!借此機會,我要對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姚雪雪女士對我本人所從事的詩歌編選、評論與研究工作所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同時也要對為我編選此選本所提供的具體事務性方便的學者型詩人譚長流兄、青年作家毛惠雲以及王凡同學、曹慧同學,真誠的道一聲謝謝!

譚五昌

2012年1月22日淩晨6點22分(農曆辛卯年除夕)

書於山西太原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