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昆侖山的隱醫峰頂大概是百丈方圓的平地,然後呈一定的坡度向四周延伸。在青草叢生的峰頂零星有十多棵老樹散布,血醫就據此以價值不斐的紫竹築了幾間竹屋,其中一間藏書室被小羽無意中毀了。
醒來的第二天,小羽就無聊地坐在一棵老樹的粗枝上,有事沒事就來一下滅生道,替老樹去點糙皮。
對於小羽而言,實在是有些無聊。
每日練“碎神賦”好像沒什麼效果,所有的靈元就能聚集起一些來,馬上又消失了。至於滅生道,他還沒弄明白,好像也不是一時能搞明白的。
他昨日本想替那六個童子幫忙,誰知是越幫越忙,最後他自己都不好意思,隻能離開,當然他至少認識那六個年齡比他小了兩三歲的小童。
血醫昨天晚上又走了,好像是為了重新收集那些書籍來。
看著雲海變化許久,小羽實在無聊,跳下樹來,拿起那把殘刃像是劍客般舞弄了半天才放下來。昨天他替這把殘刃取了個名字,叫“劫餘”,就是劫後餘生之意。
他現在的身體力氣不小,耐力更是超人,拿了這把不輕的殘刃舞動也不吃力。可是他根本不會什麼劍法刀式,隨意亂揮,半柱香後早就沒興趣了,隨手一丟,“劫餘”就直插在沙地之上。
該幹什麼呢?小羽發現自己真的不是一個會滿足的人,之前在洛陽討飯時能有一碗飯吃就已是天大的幸事,其他的再無要求,現在他身體強壯了,在山上也是吃穿不愁,反而覺得無聊,需要點消遣的事物。
最終他拿起了唯一兩本沒有被毀的書籍之一《黃帝內經正篇》來看。
他不明白這《黃帝內經》怎麼會有個正篇的,就去問了一個叫陵童的高個子童子,陵童告訴他其實這本就是《黃帝內經》,包括了《素問》和《靈樞》,隻是血醫在上麵寫了不少注釋和心得,所以就被血醫多加了兩字“正篇”。
小羽暗笑血醫這大叔也這麼內秀,卻不知道這本《黃帝內經正篇》若是落在世間名醫手中,定會被奉為神書供奉起來。
小羽隻是拿這書來打發時間,躺在本屬血醫的藤榻上,隨意地看了起來。
他不能說是天才,但也算是聰穎,又是書香門第出身,自然看得懂《黃帝內經》。不久之後,他便被裏麵的內容吸引,或者說他下意識地讓自己被吸引,因為否則的話,他不知道該如何打發這些時間。
《黃帝內經》曆來為醫者必學的基礎,書內的醫學知識並不是很深奧,又有血醫的注釋和心得,小羽雖無醫學基礎,學起來也不是很難。當然,這厚厚一本想學全部會也非是易事,足夠他打發很長一段時間。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小羽除了偶爾練練沒有什麼效果的“碎神賦”和“滅生道”外,大部分時間都鑽在《黃帝內經正篇》之上。當然如果那些小童有閑的話,他還是跟他們耍耍,隻是那也沒多大意思,那六人年紀畢竟小,喜歡玩老鷹抓小雞之類的,小羽經過兩年討飯的滄桑日子,早就成熟了不少,自然不會對此感興趣。
半年下來,小羽基本上將《黃帝內經》的內容全部記在心中,當然也留了不少疑問。至於“滅生道”他現在也算使得自如,能大概控製範圍,隻是還不夠精確。
半年後,血醫回來了,乾坤戒裏帶了一大堆的書籍,不過還是無法將書架填滿,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空白的書冊。
等血醫回來後,小羽問了半年來心中留著的疑問,這次血醫倒是耐心,為他仔仔細細地講解。等他細心領悟了,還讓把《本草經集注》給他看,讓他有什麼問題盡管問自己。
小羽雖然納悶血醫的態度,但無聊之餘也隻能學著,何況他心中也存了這麼一個念頭,萬一以後下山了,還能做個大夫混口飯吃,他實在不想再做乞丐討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