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漢族,中國紹興山陰人,原籍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清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1902年發起組織中國教育會,創辦愛國學社和愛國女校,宣傳民主革命思想。1907年起留學德國,1912年回國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任職期間曾提出修改學製,男女同校,廢除讀經等改革措施。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被迫辭職。1927年,任國民黨政府大學院院長,後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九一八"事變後,主張抗日,與宋慶齡、魯迅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主席。1940年在香港病逝。其著作編為《蔡元培全集》。
本校初辦時,在清朝季年,含有革命性質。蓋當時一般誌士,鑒於清朝政治之不良,國勢日蹙,有如人之罹重病,恐其淹久而至於不可救藥。必覓良方以治之,故群起而謀革命。革命者,即治病之方藥也。上海之革命團體,名中國教育會,革命精神所在;無論其為男為婦,均應提倡,而以教育為根本。故女校有愛國女學,男校有愛國學社,以教育會會員擔任辦理之責,此本校校名之所由來也。其後幾經變遷,男校因蘇報案而解散;中國教育會,亦不數年而同誌星散;惟女校存立至今。辛亥革命時,本校學生,多有從事於南京之役者,不可謂非教育之成效也。當清朝政府未推倒時,自以革命精神,然於普通之課程,仍力求完備,此猶家人一麵為病者求醫,一麵於日常家事,仍不能不顧也。至民國成立,改革之目的已達,如病已醫愈,不再有死亡之憂,則欲副愛國之名稱,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養民完全之人格。蓋國民而無完全人格,欲國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慮焉。造成完全人格,使國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謂愛國矣。完全人格男女一也,茲特就女子方麵講述之。
夫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最要之事為運動。凡吾人身體與精神,均含一種潛勢力,隨外圍之環境而發達。故欲其發達至何地位,即能至何地位。若有障礙而阻其發達,則萎縮矣。舊俗每為女子纏足,不許擅自出門行走,終日幽居,不使運動,久之性質自變為懦弱。光陰日消磨於裝飾中,且養成依賴性,凡事非依賴男子不可。苟無男子可依賴,雖小事亦望而生畏,倘不幸地有戰爭之事,敵兵尚未至,畏而自盡者比比矣,又安望其抵抗哉?選是皆不運動不發達其身體之故,府養成懦弱性質,以減殺其自衛能力與膽量也。歐美各國女子,尚不能免比,況乎中國。聞本校有體育專修科,不特各科完備,且於拳術尤為注意,此最足為自衛之具,望諸生努力,切勿間斷。即畢業之後,身任體操教員者,固應時時練習,即擔任別種事業者,亦當時時練習。蓋此等技術,不練則荒,久練益熟,獲益匪淺也。
……
夫女子入校求學,固非脫離家庭間固有之天職也,求其實用,固可相輔而行者也。美國有師範學校,教授各科,俱用實習,不用書籍。假如授裁縫時,為之講解自上古至現在衣服之變更,有野蠻時代之衣服與文明時代之衣服,是即曆史科也;為之講解衣服之原料,如絲之產地、棉之產地等,則地理科也;衣服之裁剪,有算法焉,其染色之顏料,有理化之法則焉,是即數學理化科也;推之烹飪等科,亦複如是。寓學問於操作中,可見女學固養成女子完全之人格,非使女子入學後,即放棄其固有之天職也。即如體操科之種種運動,近亦有人主張徒事運動而無生產,為不經濟,有欲以工作代之者,庶不消耗金錢與體力,使歸實用,此法以後當盛行。益可見徒知讀書,放棄家事,為不合於理矣。
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