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已魂不守舍,擁擠著朝著來的第二道墓室退去,
還沒到達墓室,腳下已經被水淹沒,這水來的很是凶猛,
眼看就要被水淹沒,夜淵和夜皇此時跑在前頭,穿過墓室,那水已繼踵而至,
人們都被水衝了過來,多數人已經被水嗆到,在往前走到了甬道,
已經被滾雷石嚴絲合縫的堵住了去路,這水好似猛獸般將這幾十人一股腦全部圍堵在這第二道墓室裏,
上官羽菲此刻心裏最明白,今天是出不去了,王陵即是自己的墳墓.....
聽父親說了無數次,可是沒有想到那麼凶險。
她早知道這是個凶塚,但那裏知道這水便是這王陵的最後一道機關。
對堪輿風水略懂些的人來說這王陵貌似風水寶地,背靠青山麵對清水,
可這山跟水結合在一起看卻是凶險無比,葫蘆型的山穀自古以來就是兵家設伏殺敵之絕地,
堵死葫蘆口,那裏麵的人卻是想活命也是很難的,這湖水不動時如臥虎,
如從葫蘆口傾盆直下,便如千軍萬馬奔騰,來勢凶猛叫他個個不得活命,
那古人建造這王陵時想必定是看到這裏風水奇特,故在此處修建地陵,以湖水做千年護衛。
古人視生如死,死亦為新生,對身後事自是非常重視,有身份能力的王侯將相,
會在墓中布置防止盜墓的機關,大概有積石積沙法,毒氣法,機關法,
咒怨法,形式上有深埋,多立疑塚、虛塚等,但這些都是人為設置,
即是人發明的,自然也就有人破解,對葬經理解比較深的風水大師,
會走遍千山萬水尋找真正的納風藏水的寶穴,一般會是天生氣地生水孕育而成,
所以大都可以使墓塚不受到人為的破壞,保子孫富貴綿長。
風水堪輿起源曆史悠久,在古代已廣為流行,後期經過古人不斷使用科學的理論與實踐,
往往能推斷出事物的發展規律,大體可分為形勢和理氣兩派。形勢派注重巒頭方位的結合,
理氣派注重時運生克的原理,雖各有所長,但上升到一定層次,其結果、效應卻是一致的,
可謂是殊途同歸,尋龍、覓水、觀砂、立向、定穴一般是其理論分類,
這五類既相互獨立又有跡可循,又互為生克。
‘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
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這王陵的形式,
即為覓水與定穴的理論的聯係,形勢與理氣的完美結合.真可謂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