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克努特·漢姆生(1 / 1)

克努特·漢姆生,1859年8月4日生於挪威中部的居德布蘭茲達爾姆。他家世代是農民,3歲時全家遷居挪威北部,那裏有半年時間太陽不降落地平線下。夏天有“白夜”奇觀出現。加之群山巍峨、森林茂密,自然風光極為壯麗。

他從小由當牧師的叔父撫養,未受過正規教育。15歲時,漢姆生由叔父安排,到一家鞋店當學徒。但他誌不在當鞋匠,而在文字創作,他要把故鄉絢麗多姿的大自然風光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來。他模仿前輩著名作家比昂鬆的筆調,寫詩歌,寫農村中的小故事。18歲時發表了處女作——詩歌《再次相逢》,未引起文壇注意。他離開鞋店,開始了10多年的流浪生活,當過小販、店員、修路工,還兩度去美國,在芝加哥當電車售票員;在北達科他州當農業工人。流浪生活使他飽嚐世態炎涼,為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他去美國,原不是為了淘金,而是尋找從事寫作的機會。結果,他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還是回到了挪威從事寫作。

1890年,漢姆生出版了第一部成名作——《饑餓》。這時,他31歲。小說描寫了一個窮愁潦倒的青年文人,雖然衣衫襤褸、食不果腹,但仍自視清高,充滿同情心。他甚至當掉禦寒的背心幫助乞丐。作品對主人公在饑餓中產生的各種幻想和變態心理,刻畫得相當生動、細膩。這部作品使漢姆生真正步入了文壇,它被評論界認為是對挪威文學的重大貢獻。

1894年,《畜牧神》的出版,被認為是漢姆生創作上的一個突破。作者在作品中第一次描繪了主人公與大自然的關係。主人公格拉恩中尉,安於原始森林的舒適生活,同破壞寧靜的城裏人發生了一係列衝突。作品狀物言情,文字極美,簡直像一首優美的抒情詩。1898年,另一部重要作品《維多利亞》問世,它被列為世界著名的愛情小說之一。小說描寫一對地位懸殊的青年——貴族小姐維多利亞同磨坊主的兒子約翰內斯的愛情悲劇,故事生動,情節感人。

標誌著漢姆生創作成熟的是他獲得192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大地碩果》(1917),它被譽為“大地讚美詩”,描寫了性格憨厚、意誌堅強、樸實而粗獷的莊稼漢伊薩克的創業、發家,生兒育女的故事,他和他妻子對世界的重新創建,對大自然的新的發現,可比擬為原始森林中現代的亞當和夏娃。對這部作品,世界文壇褒貶不一,有些評論認為,把農村的原始生活與城市工業對立起來,是逆時代潮流的,可看作“尼采主義”在藝術上的翻版。

漢姆生的小說還有《神秘》(1892)、《水泵旁的婦女》(1920)、《夢想家》(1921年出版英譯本)、《最後一章》(1929年出版英譯本)等,1904年他作為挪威新詩倡導者出版了詩集《野地的合唱》,以及劇本《國門》、《生活的遊戲》、《晚霞》三部曲。

由於漢姆生對資本主義工業化,對財富積累及工會組織、婦女解放等均持反對態度,他主張返回大自然,他的小說被稱為“新浪漫派小說”。

漢姆生晚年在政治生活上有過一段不光彩的經曆。1940年法西斯德國占領挪威時,他公然擁護占領者。這同他早年信奉尼采哲學,崇尚族長政治,主張超人統治世界分不開的。1945年,挪威從德國侵略者鐵蹄下獲得解放後,他因叛國罪受到審判,後因病獲釋。1952年病逝於挪威的格裏姆斯塔得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