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祖國,我可愛的人民》主要寫農民,《神的兒女》主要寫工人,那麼1964年發表的小說《全民投票》則第一次塑造了努力把自己的知識和才華獻給民族解放事業的知識分子的形象。這是一部以1958年全民投票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這次全民投票標誌著人民已經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殖民主義體係開始崩潰。

烏斯曼才思敏捷,是一位多產作家。除了上述作品外,他還發表過兩部中篇小說,即《維希·契奧讚涅,或私生女》和《彙票》(1965);一部短篇小說集《沃爾特來的人》(1962)。兩部中篇小說所反映的都是非洲國家獨立後的政治與社會問題,曾在1966年舉行的達喀爾藝術周上獲大文學獎。1973年他又發表了小說新作《哈拉》。

烏斯曼具有多方麵的藝術才能。1963年,他編導的故事影片《四輪馬車夫》在法國圖爾電影節上獲最佳作品獎,標誌著黑非洲電影得到國際上的承認,開始進入世界影壇。其後,他又編導了好幾部故事片,其中以鬧劇形式攝製的政治影片《彙票》,在1968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特別獎。

奧斯曼·塞貝納

奧斯曼·塞貝納,1923年生於塞內加爾。他是塞內加爾作家和電影導演,以法語和沃洛夫語創作,被稱為非洲電影之父。

他15歲離開學校,1942年加入自由法國軍隊,並於1944年隨部隊解放法國。二戰後,塞貝納在馬賽當碼頭工人,積累了他第一部長篇小說《黑色碼頭工人》的生活經曆。傷殘後,他開始以文學創作為第一職業。

20世紀60年代早期,他去了莫斯科的高爾基電影製片廠。塞貝納在1963年回到塞內加爾,之後他製作了大量的長片和短片,從諷刺喜劇到嚴肅戲劇到紀錄片,都有所涉及。1966年他執導了《黑女孩》,這是一部關於一個法國家庭虐待非洲姑娘的電影。作為非洲電影製作者製作的首部長片,它在1967年戛納電影節上獲獎。

從《mandabi》開始,塞貝納開始用沃洛夫語創作電影,他帶著他的電影到塞內加爾各地,以獲得更廣泛的觀眾。他後來的電影被認為有攻擊政府的傾向,所以經常遭到臨時查禁。

90年代後,他的影片題材豐富。《guelwaar》是一出發生在小村莊裏關於穆斯林教徒與基督教徒的諷刺劇,《samori》和《faat—kine》則表明塞貝納又回到了他所關心的非洲婦女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