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疑人則信任不專,人不為用;疑事則優柔寡斷,事不可成。二者皆因中無定識之故。識不定則浮議得以搖之。凡可行可止必先權於一心。分不應為者,咎有不避;分應為者,功亦不居。自然不致畏首畏尾,是謂膽生於識。
【譯文】
懷疑別人就會導致對別人不信任,有才能的人也不會被你所用。對事情疑慮重重就會優柔寡斷,事情也就不成功。造成這兩種情況的原因,都是由於自己沒有主見的緣故。自己沒有主見,周圍的人就會左右自己。大凡一件事,可做不可做,必須先權衡考慮。本來就不應該做的,做錯了也不應該回避;本來就應該做的,即使有功也不可自傲。這樣就不會畏首畏尾,前怕狼後怕虎。這就叫做膽量來自於見識中。
【智解】
如果你希望生活變得更好,就必須及時抓住機會,因為隻有抓住機會,才能使生命有發光的機會。俗話說:“命好不如運好。”偶然的一個機會,就足以改變你的一生。
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很快的,如果你不及時把握機會,猶猶豫豫,那麼,到手的機會就會很容易地失去,你後悔也來不及。因此,我們在做事時,要講求先下手為強的觀念,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機會。
應該說,上天對待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為人們都提供了發展的機會。隻是由於對待機會的方式不同,造成了我們命運的差別。一般來說人們對待機會有兩種態度:一是等待機會;二是創造機會。等待機會又分消極等待和積極等待兩種。但是不管哪種等待,它始終是被動的。我們應該主動去創造有利條件,當機會更快降臨在你身上時,要把握住它,而不是讓它溜走。隻有善於把握機會的人,才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在機會來臨時,及時把握住機會是很重要的。我們都知道在戰爭中,掌握主動權是至關重要的,主動方可以決定在何時、何地開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被動方就隻好處處設防,處於“挨打”的局麵。那麼,怎樣掌握主動權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比對方快一步。作戰的方法在於製人,而不是受製於人,而若要不受製於人,對於時機的把握則是十分重要的。
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有一次,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李被逼到波托馬克河邊,此時,正值河水猛漲。前有大河,後有追兵,使這位能征慣戰的總司令陷入窮途末路的境地。這是徹底消滅南軍結束戰爭的最好時機。但是,波托馬克河戰區的指揮官卻優柔寡斷。他不但直接違背林肯總統的指令,召開軍事會議討論,而且申訴種種理由拒絕向南軍進攻。結果,河水退了,李將軍帶著殘部渡過了波托馬克河。北方失去了徹底消滅南方軍隊的最佳時機。
古人說:“形勢的維係處為機,事情的轉變處為機,事物的緊切處為機,時節的結合處為機。有目前是機,一瞬間過去不是機;有隙可乘就是機,失去它就沒有機。謀劃要深遠,保密要嚴格。辨別機在於見識,利用機在於決斷。”人生也是一樣的,問題是,你要好好捕獲這個機會。擦亮你的眼睛,留意形勢變化,爭取做第一個捕獲到機會的人。
中華武術強調先手,要求在對手立足未穩之時捕捉機會給其致命一擊,否則自己就要遭到致命的攻擊,即所謂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但是在把握先機的時候,還要瞅準時機,不可貿然而動。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先為不可勝,而後待敵之可勝。”一旦對手出現錯誤,就是你的機會到了。要知道,隻有笑到最後的才是成功者。因此,見機而動是最為重要的。
要想做到見機而動,必須善於把握良機。良機不可能赤裸裸地放在我們的麵前,它常常被複雜變幻的迷霧所掩蓋。為此,必須養成審時度勢的習慣,隨時把握客觀形勢及其各種力量對比的變化,透過現象發現本質,這樣方能及時抓住時機。做到見機而動,還應該注意培養果斷的意誌品質,克服猶豫不決的弱點。那些不肯冒風險、不能把握機會的人,必將一事無成。
兵家說:“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也。”當斷不斷,猶豫不決,隻能耽誤大事。這些道理不僅僅表現在領兵打仗上,在現代的商業戰場上又何嚐不是如此呢?芽商戰之中,情況瞬息萬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不能當機立斷,錯失良機,那你在商場上隻會一敗塗地,血本無歸。因此,斬釘截鐵、堅決果斷,已經成為當代企業家成功的秘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