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該怎麼形容眼前的景象呢?

這是一條巨大的貼地隧道,如果夠高的高空俯瞰下去,它就仿佛是不停閃著熒光的綠色巨蟒。它是如此龐大,地球就像是一個即將被巨蟒勒破的鳥蛋。隻是,這個鳥蛋好像太圓了點。

這麼一個綠色的龐然大物出現在地球上不是沒道理的。作為這個年代全球交通的核心,它以人類高度文明結晶的象征慵懶地躺在這片土地上。它就像這片土地清晰的靜脈,縱橫大地,穿越海洋。

故事的發生總需要一個載體。就像醫生做手術先要確定要動刀子的部位,我們要找到主人公就得在這條巨蟒上鎖定一個小點,這應該跟這條巨蟒的細胞差不多大。

他叫艾溫,一個挺不錯的警務人員。是的,在這個年代,每個人都可以用“挺不錯”來形容。起碼不會有很糟糕的人。在這裏,如果你要找一個人,選擇在這條綠蟒裏尋找是個明智的選擇。因為這條隧道幾乎裝進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人們出現在這條隧道的機率大過家裏,可見這個時代的人有多忙碌。此時艾溫就在裏麵。

在綠蟒裏,一個個鐵盒子懸浮在銀色軌道半米高的上空高速運行,盒子裏各裝一個或兩個人。喜歡的話也可以把這些盒子叫做“車”,隻是它們都沒有輪子。

艾溫在幹什麼?他在車子裏睡了一會,現在醒了。他睜開眼就能看新聞,因為在這樣的科技帶領下,人們已經不能駕駛這麼高速的車子,其實早在2030年,自動駕駛的車就出現了。所有的車都由綠蟒的大腦,也就是處理器來控製。換句話說,就是這個年代的人要開車不用考駕照了。人不用開車了,但車子的擋風玻璃還是要的,不然,這麼高速行駛的車,人是無法忍受迎麵而來的強勁的氣流的。於是,人們把擋風玻璃換成了顯示器。

艾溫正在收看當天的文字版新聞,輕柔的古典音樂從直徑僅一厘米的紐扣音響裏傾瀉而出,但整個車廂都仿佛在振動,幾乎讓人找不到聲源。艾溫退出了報紙瀏覽界麵,順手選擇了流行音樂。他今天心情不錯,雖然剛才綠蟒係統提醒他,由於前方軌道部分出問題,係統改變了他以往一直選擇的最節省時間的路線,會對到達目的地造成26秒的延誤。艾溫因為莫名其妙的心情不錯對這26秒的浪費,全當可以多聽26秒的音樂。

艾溫的公司距離他的家隔了大半個地球,但他每天花費在往返於兩地的時間僅有半小時。這全靠高速運行的綠蟒,無論是路程計算,道路修正,都有精確的處理方式。而綠蟒的總工程師——科學家卡斯,早以享譽全球,他一生已經被鮮花掌聲包圍,即使他之後再無貢獻,人們對他敬仰,沒幾世紀是消褪不了的。艾溫的事業當然沒卡斯博士那麼成功,他隻是還在奮鬥的小警員,隻是一小件案子就讓他焦頭爛額了。

“到了,今天不是會延遲26秒嗎?怎麼這麼快就到了。”車門自動打開,艾溫直接進入了通往他工作室的電梯,而車則自己跑開找到了停車位,這一切,都無需人自己參與。

艾溫的工作單位在的大樓是綠蟒年代最高的建築。它直插入雲霄,隻是這麼一棟建築,就占了好幾個百層大廈的占地麵積。商場,旅店就不用說了,它甚至有高爾夫球場,自來水場和學校,可見有多大。其實早在二十一世紀,人類就設計了這樣的空中城市,而這座空中之樓不過十五年的曆史,最老的空中之樓也不過六十年。

這座城市樓裏有好幾家公司,最大的就是那家經營“人類文化”的公司,其實也就是電影公司,公司的名字叫“邦尼”。從電梯出來到他工作室的那一段路,他總要經過“邦尼”的專屬大廳。大廳有時很冷清,有時很熱鬧。熱鬧的時候,無非就是新電影的發布會。到時,總會有一大群的記者在那裏等候。而今天,好像又有新電影發布了。

艾溫路過那裏,瞅了幾眼,正準備走,有人在身後搭住了他的肩。

“嗨!艾溫,又興趣不?也許是維克托莉婭小姐的新作。”是艾溫的同事李翔。若是平時,艾溫也許會推開他的手,然後說,“你還是自己去看吧,我沒興趣。”但今天,他看看手表,時間果然還早,想想就說了聲“好的。”

“難得啊!今天你怎麼有興趣啊?!”艾溫沒說話,李翔也沒繼續追問,反而甩下艾溫快步走向大廳,“我的維克托莉婭,性感耀眼的維克托莉婭!”

“這家夥!”艾溫跟在他後麵,習慣性地理了理額前的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