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凍死的男孩和女孩》是一篇十分具有兒童特色的文學作品。作品描述了聖誕夜兩個乞討的孩子冒著嚴寒沿街乞討的情形。他打破了當時流行的“聖誕節故事”的傳統格式,不限於隻寫孩子們忍饑挨凍,卻看重描寫他們積極同貧困作鬥爭的勇敢精神。男主人公米沙絲毫不屈服於困難的環境,反而鼓勵他的小女伴同嚴寒以及欺壓他們的人作鬥爭。高爾基熱情歌頌貧苦兒童那種英雄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

《科柳沙》和《孤兒》兩篇作品可以說是高爾基早期以兒童為主題的、最具悲劇性的作品。《科柳沙》的主人公是12歲的男孩科柳沙,他因家境貧困,故意撞馬車,他以為這樣可以得到過路人的同情和施舍,幫助家裏渡過難關,沒想到卻白白地送了自己的命。作品很短,但科柳沙母子的形象卻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孤兒》描寫的是陰雨天在墓地的情景。一群神父在安葬了一位太太之後,為了幾個戈比同馬車夫沒完沒了地討價還價,把死者臨終前托付給他們的孩子忘在腦後。此時,哭腫了眼的孤兒獨自站在墓地的十字架下,默默地望著這新墳,不時地歎著氣。這篇作品寫得較為深沉含蓄。

90年代後期,高爾基的創作中對於資本主義剝削製度的批判更加深刻了。這由於他參觀了1896年在下諾夫戈德羅舉行的全俄工業展覽會,有了更多的機會觀察商人的生活。他寫了《鍾》、《閑逸的生活》、《苦惱》等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和資本家精神空虛的作品。《鍾》的主人公是個暴發戶,是壟斷全城政治經濟命脈的頭,他用剝削來的錢向教堂捐獻了一口大鍾。5年來,鍾聲震響四方,顯示著“主人”的威嚴。但在複活節那天,鍾不知為什麼破裂了。商人深受震動,以為這是上帝對他的懲罰。高爾基是為了表明資本家事業的不鞏固。

《閑逸的生活》雖然隻寫一對開雜貨鋪的老夫妻日常生活中的一幕——晚上商店關門後他們算賬時的情景,卻給我們展現了兩個貪婪、刻薄的資本家的醜惡麵目。

《苦惱》描寫了一個終日感到痛苦無聊的磨坊主的生活。他從一個普通的勞動工人爬上了“主人”的地位後,對生活的意義產生了懷疑,對幸福的生活感到失望,他為了擺脫這種情形,整天酗酒放蕩,尋歡作樂,逃避現實,結果使他更加苦惱,這是高爾基筆下的第一個對資產階級事業的信念產生了動搖和懷疑的人物形象。這是他最早描寫資本家內心空虛的作品之一。

流浪漢題材的短篇,在高爾基早期現實主義作品中最為常見。《葉美良·皮裏雅依》是高爾基最早描寫流浪漢的作品之一。流浪漢葉美良已經40多歲了,不僅沒有一個窩,連麵包也沒有一塊。他長期沒有工作,也沒有人願意雇傭他,他隻能餓著肚子,到處流浪。

葉美良由於環境所迫,也因為對富人的仇恨,曾經企圖殺死一個商人,而當他手持鐵棒在橋頭等候的時候,來了一個悲痛至極,想投河自盡的少女。葉美良忘了自己原來的打算,懷著同情勸說這位失戀的少女,使她恢複了對生活的信心。在那黑暗、醜惡的社會背景下,這個不幸的流浪漢的心靈被刻畫得純潔而高尚。

《我的旅伴》和《草原上》是兩篇受到契訶夫和托爾斯泰讚譽的小說。《我的旅伴》中的夏洛克公爵是一個地主的獨生子,他偶然參加到流浪漢的行列中,作者通過旅途中許多故事的描寫和夏洛克對待這些事件的態度,提示了他這個地主少爺貪生怕死、庸俗下流、懶惰無能等剝削階級的本質。

《草原上》,作者以辛辣的筆調鞭撻了一個自稱為“大學生”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同幾個夥伴在草原上過夜,趁別人睡熟之時勒死了生病的細木匠,搶走了他的錢財,逃跑的時候卻把細木匠的手槍塞到一個同伴的懷裏企圖嫁禍於人。在這兩篇作品中,高爾基描寫了兩種人,一種是尋求自由生活的流浪漢,他們心胸開闊,獷悍不羈,品質善良;另一種卻是自私自利的人。

《切爾卡什》應該是高爾基寫流浪漢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開篇序曲中,作者以死氣沉沉的大海、沉重的船隻和刺耳的嘈雜聲為背景,在以這海港為背景下,作者描寫了兩個流浪漢之間發生的一場衝突。切爾卡什是一個飽經滄桑、獨立不羈的流浪漢,他雇用破產的農民加弗裏拉深夜泛舟,盜賣碼頭上的貨物。在緊張的走私活動中,切爾卡什表現出沉著大膽機智的樣子,而加弗裏拉卻顯得膽小迷信。但第二天分錢時,加弗裏拉卻起了貪心,想殺死切爾卡什,獨吞巨款,切爾卡什輕蔑地把錢全部拋給了加弗裏拉,他“覺得自己是一個英雄”,覺得自己“盡管是一個賊,一個和一切親屬斷絕了關係的流浪漢,卻永遠不會這樣貪婪、這樣下賤、這樣忘乎所以。永遠不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