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馬裏奧和魔術師》(1930)也是托馬斯重要的作品。作品是針對當時日益猖獗的法西斯勢力寫的政治小說。小說中魔術師齊波拉當眾用催眠術使一位老實的咖啡館侍者馬裏奧入眠,且命令他做侮辱自己人格的事。馬裏奧醒來發覺受到戲弄,便拔出手槍將齊波拉打死。作者把法西斯比作魔術師,把他們對群眾的欺騙手段比作催眠術,借以表明一旦催眠作用失效,受騙者就會起來同騙人者鬥爭。這篇小說寓意深刻,以一個有感染力的故事,影射當時複雜的政治,警示人們認清法西斯的醜惡本質。

托馬斯·曼寫完《魔山》後,受歌德的啟發,采用《舊約·創世紀》中關於約瑟的故事,創作了包括4部小說的巨著《約瑟和他的兄弟們》,這部作品寫約瑟被他的兄弟扔進井裏,賣給埃及人做了奴隸;又因拒絕一個埃及女人的引誘受到誣告而入獄。經過種種磨難,後來成為賢人,當了埃及的大臣,而且還成為他兄弟和以色列部族的救命恩人。這也是一部“教育小說”,帶有反對法西斯主義的意圖。

1939年托馬斯·曼在長篇小說《洛蒂在魏瑪》在《尺度和價值》上發表了部分章節,它寫歌德與青年時代熱戀過的女友夏洛蒂於1816年在魏瑪重逢。小說著重寫這次重逢中的各種人物,特別是歌德的心理狀態。小說高潮在第17章,描寫歌德為夏洛蒂舉行午宴。作者用意識流手法寫了歌德的內心獨白,再現了這位詩人生活的時代、複雜的性格和卓越的思想。最後一章關於夏洛蒂在幻覺中與歌德在馬車中對話的描寫,把現實和夢境交錯描寫,表明托馬斯·曼不僅尊重傳統也擅長新穎的藝術手法。

長篇小說《浮士德博士,由一位友人講述的德國作曲家阿德裏安·萊弗金的一生》(1947),是托馬斯·曼寫的第3部重要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寫藝術家的悲劇的“藝術家小說”,也是一部描寫德國走向法西斯、走向戰爭和毀滅的曆史悲劇的“時代小說”。藝術家的悲劇與民族悲劇具有內在的聯係:脫離生活、脫離人民的藝術必將走向野蠻,違背人道主義。這部小說是作者根據親身經曆的痛苦寫成的,因而作者稱它為“痛苦的書”。小說中作曲家阿德裏安·萊弗金為了得到魔鬼提供的創新靈感,改變當代音樂的墨守成規,而以放棄人間的愛為條件與魔鬼訂約。25年後魔鬼占有了他的靈魂。訂約後,萊弗金果然取得成功,寫出了許多反傳統的“新穎作品”,其中《浮士德博士的哀歌》一曲是他創作的高峰,宣揚人類已失去一切得救的希望。取得成功的萊弗金並沒有泯滅人性,他違約兩次向旁人表示愛的感情,因此受到了魔鬼的懲罰。他的愛人因此遭到了不幸,他十分懊悔,並把與魔鬼訂約的秘密公開。最後他認識到藝術不能單純追求形式,應該有益於人類。但他覺悟得太晚,他的靈魂已歸魔鬼所有,他已變成癡呆。

小說中作曲家的悲慘遭遇是由他的朋友塞雷努斯·蔡特布洛姆轉述的。塞雷努斯把不同時期的萊弗金的悲劇和民族悲劇兩條線索交織在一起。他既是個轉述者,又是小說中的一個角色。他信仰理性,與主宰著萊弗金的那種神秘的魔怪精神格格不入。他代表納粹統治下德國的所謂“正派市民”,他們不同意納粹政權,但又無力反抗。托馬斯·曼在1948年發表的日記《〈浮士德博士〉一書的產生——一部小說的小說》中表明,萊弗金的思想、氣質、經曆以及他變成癡呆等的細節取材於尼采的實事,小說中對現代音樂的看法出自阿多爾諾的音樂哲學,與魔鬼的談話出之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一些插曲直接取材於民間故事《約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作者隻是用“蒙太奇”手法把這些材料“裝配”成為一個整體。

他的長篇小說《被挑選者》(1951)取材於中世紀詩人哈特曼·封·奧埃的史詩《格裏高裏烏斯》,以宣揚赦罪為主題,寫一個青年因不明真相與生身母親結婚,後來逃到荒島去贖罪17年,最後當選為羅馬教皇。1945年德國投降以後的幾年中,托馬斯·曼不遺餘力地宣揚對戰敗的德國采取寬大政策,這部小說就是一個例證。

中篇小說《受騙的女人》(1953)寫一個年過半百的婦女愛上了一個20多歲的青年。作者通過生理和心理的描寫,使這種反常的愛情關係被人理解和接受。

《騙子菲利克斯·克魯爾的自白,回憶錄第一部分》(1954)菲利克斯·克魯爾回憶了自己招搖撞騙的一生,他認為因為世界希望受騙所以他才能得逞。克魯爾認為藝術家都是騙子,藝術的本質也不過是美妙的幻想加上糊弄而已。這部作品也是作者的自我嘲諷。而這部小說是克魯爾唯一一部用輕鬆幽默的態度來嘲諷資本主義社會,與以往用藝術去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作品形成鮮明對比。

托馬斯·曼還寫了許多散文,大體可歸成3類:①作家專著,②文藝評論,③自傳性文章和政論。第1類結集為《高貴的精神》,第2類收入《新舊集》中,第3類收入《時代和作品》文集中。《高貴的精神》於1945年在瑞典出版,其中論述了萊辛、沙米索、普拉滕、施托姆、馮塔納、弗洛伊德、塞萬提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和席勒等16個作家和他們的作品。《新舊集》收入作者近50年來寫的有關文藝的短論、講稿、書評等78篇文章,《時代和作品》收集了有關他的自傳性文章、日記以及重要的政論文章,共88篇,是研究托馬斯·曼的思想和創作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