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者的這種認識顯然就等於他必須舍棄兩位伴侶中的一位,最令他感到恐怖的是他眼前總要出現這樣一個鏡頭:當他躺在病榻上,他同樣愛著的兩個不知情的女人不期而遇。然而到底讓哪一個他愛著的女人留在身邊,哪一個必須放棄呢?這是一個異常苦惱好像是無法解決的難題。整個炎熱的夏季這個問題反反複複折騰著他,唯一幾天所謂的“衝突假期”還是在兩個女人前後不約而同地去了外地走訪親戚的那幾天。

一方麵麵臨著對生活作出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另一方麵害怕“對生活秩序的願望同時也將摧毀當前的和所有未來的秩序”,這種恐懼感和麵臨的抉擇糾結在一起,使他感到自己身心俱疲,日益陷入一種趨向癱瘓的狀態。當桑德拉幾乎覺察到他與尤迪特的關係時,局麵變得非常危險了。在走投無路之際,他隻得向恐慌谘詢師奧斯特瓦爾德博士求援了。

奧斯特瓦爾德博士與厭惡問題演講師布勞勒博士、藝術家莫根塔勒以及郵局死敵鮑斯巴克同樣屬於敘述者古怪的交往群體,所有這些人與敘述者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一致認同具有時代特征的“扭曲現象已經不知不覺潛入我們生活中並即將使我們窒息”的理論。在我們這位不具備英雄素質,而且在他自己眼裏也更多是具有悲劇性的主人公周圍,還聚集了一係列稀奇古怪的人物,對他們的描寫盡管使用了誇張手法,但讀者仍能識別出他們源自歌納齊諾所生活的法蘭克福的小世界。這些素材賦予了這部妙不可言的作品更大的吸引力並使閱讀的快感劇增。

看起來,至少惶恐谘詢師奧斯特瓦爾德博士確實精通他的本行,他用一種簡單而且療效顯著的方案使敘述者從“愛情無能者”轉變為“愛情幸存者”,從而使他從恐懼狀態中解放出來,以至於最後他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坦然堅守自己亂糟糟的生活狀態:“我不會放棄桑德拉,我也不會離開尤迪特,我的愛情生活就是這樣亂無頭緒,就這麼永遠下去吧,我要保留所有的一切,以前是什麼樣子以後還是什麼樣子。”

敘述者最後達到了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如同上文這段自白一樣,整部小說簡練、輕快,自嘲、酸澀。從第一頁開始,作者就賦予了這位多愁善感且有疑病傾向的已過中年的男性敘述者精確的語言、平和的機智和詩意,讀者可以在伴隨他走過曲折的情感旅途並體驗了那些屬於老年的見識之後,感到一絲輕鬆和愉悅。

博登布格

安傑拉·佐默·博登布格,1948年出生於德國的賴因貝格。她曾攻讀過教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之後在漢堡當小學教師,現定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專門從事少兒文學創作。

博登布格為青少年朋友寫了許多有趣的書,除了《小蝙蝠精的故事》外,她還著有《同狼做伴》、《從雨中走來的牲畜》、《如果你想害怕》、《沼澤幽靈》、《獅子和狼》等小說。

她的作品已被譯成21種文字,“蝙蝠精係列”被德國國際電視合拍成13集電視連續劇上映,而且在比利時、英國、法國、冰島、意大利、瑞典、西班牙等國播放,引起轟動。

此外,她的許多其他作品也被改編成廣播劇和兒童劇,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

克裏斯托夫·彼得斯

克裏斯托夫·彼得斯,1966年出生於德國下萊茵州的卡爾卡爾,1988~1994年在卡爾斯魯厄造型藝術學院學習繪畫,1995~1999年在法蘭克福機場擔任乘客檢查員。1999年出版長篇處女作《城市國家河流》。2001年出版短篇小說集《來來往往停停》。

《夜幕》是彼得斯第二部長篇小說,2003年出版後獲極大好評。《夜幕》是“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2003”評選中德語文學入選作品。作品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深秋的伊斯坦布爾,青年石雕家阿爾賓和女友麗維婭從德國來這裏度假,試圖以此挽救他們的感情危機。但阿爾賓無意中目睹了一起槍殺案,他私下對此展開了調查。與此同時,一群藝術係大學生也從德國來到這裏,麗維婭與其中的揚相愛了……

作者從兩個不同的敘述視角、沿兩條相反的時間線索講述了一個懸念重重的故事:被害人到底有沒有被槍殺?阿爾賓因何失蹤?而在故事的帷幕之後,是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靈在現實中的迷失和崩潰,在黑暗中對人性的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