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江山傾覆(2)(1 / 2)

老將宗澤跳上一塊高台,叫道:“將士們,國破家亡,太上皇和萬歲安危不知,我等誓要將金人趕出京師去,不怕死的跟我走。”

眾將士紛紛響應。

康王眉頭一立,喝道:“站住。”

眾將齊齊回頭,愣愣地望著康王。

康王臉色死沉,淡淡地說:“你們擅自行動,眼裏還有我這個兵馬大元帥否?”

眾將默然。

康王道:“我宋軍有數十萬,而金兵不過幾萬,十比一啊,我們是如何潰敗的?你們想過沒有?本王也曾與善於作戰的謀事議論,宋兵節節敗退,無非是各路兵馬互不銜接,不受節製。現在,你們這般冒失行動,是不是想重蹈覆轍。”宗澤道:“康王,你說該怎麼辦?汴梁可是我們的京都,京都失陷,有多少大宋子民要遭受踐踏?救兵如救火,您要趕緊拿主意啊。”康王道:“本王乃皇室中人,現在我趙氏江山傾覆,你們說,本王是不是比你們還痛苦?”

康王的話很有道理,人家是太上皇的兒子,欽宗的弟弟,在封建社會,一般都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就是說,天下是人家姓趙的,人家心裏能不急嗎?

康王環視眾人道:“各位,待我進帳考慮一下,一個時辰後再與眾將商議行軍路線。”

康王進帳後,就閉目躺在帥椅上。親信李馬俯耳道:“康王,您真要兵救京師嗎?”

康王沒有睜眼,隻是道:“以你之見呢?”李馬道:“康王,小人仔細分析過,我們現在充其量不過十萬兵馬,而且很多是最新招募的各地新兵,良莠不齊,作戰能力可想而知。我京師及各地勤王之師多達數十萬,仍不能抵擋金人的虎狼之師,我們去了,豈不是以卵擊石?”康王臉上似有怒色,道:“李將軍,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國破家亡之仇,我們就不報了嗎?”李馬道:“康王,小的不是這個意思,聽說金人扶持張邦昌為帝,那張邦昌是個什麼東西,怎麼能竊取我大宋基業呢,再說,各地百姓也不服啊,俗話中,國不可一日無主,現今之計,不如尋找堅固的城池,由您登基繼位,號令天下,統一指揮,共舉抗金大旗,才可能報得亡國之仇。”

康王暗有喜色,卻故意沉著臉道:“李馬,你這不是陷本王於不義嗎,皇兄健在,我等應想法將其救出,重新扶正,本王豈能偏安登基,落一個萬世罵名。”李馬道:“康王說的是,不過現今京師淪陷,萬歲被禁,如何可能由萬歲發號施令?不如您先登基,等救出萬歲和太上皇,您再讓位也不遲啊。”康王擺擺手,道:“你去和眾將說吧,本王累了。”

李馬興奮地走了出來,大聲道:“各位將軍,如今金人已經淪陷我京師,我等此去,恐怕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最理智的方法就是擇地駐紮,勤練兵馬,招募兵士,壯我雄師,待機而恢複江山。”宗澤道:“京師危危,我等豈能見死不救?”李馬道:“宗將軍,如果京師正值危危中,我等自然應發救兵,但是,現在京師已經淪陷,我們必須要麵對現實,冷靜下來,想出一條恢複江山的良策。”

“李將軍有什麼良策?”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主,當今之計,不如我們立康王為帝……”

“胡說,萬歲尚在,此等私立之事如何行得?”

“眾將軍,萬歲雖然健在,但是你們不要忘了,此時已是張邦昌登基,改國號大楚,難道我們不扶立康王,卻要成為大楚子民嗎?”

眾將都默然。

李馬繼續道:“現在,我大宋子民人心惶惶,已成一盤散沙,急切需要一個人站出來,號令天下,統一指揮,隻有這樣,才能推翻大楚,驅趕金人,恢複我大宋江山,等把金人趕出去,救回太上皇和皇上,我們再請皇上複位便可。”

眾將互相對視。

李馬道:“除了小人這條決策,誰還有更好的想法,可以說出來嘛,隻要能趕出金人,救出二帝,恢複我大宋江山,我們就該采納。”

眾將無人再言。

李馬道:“下麵,我們請康王出來講話。”

其實,不用李馬說,康王自己就出來了。

康王是個頗有心機的人,京師淪陷,他表麵上裝得異常悲痛,實則內心中有幾分暗喜。他現在身為兵馬大元帥,號令一下,可以指揮千軍萬馬,京師淪陷,二帝被禁,自己不正可偏安立業嗎?所以,他並不想揮師直下,救援京師。

康王走了出來,假裝無限悲痛地說:“眾將軍,國破家亡,期望眾將軍誓死保我大宋江山不被金人踐踏,剛才李馬將軍的話小王聽到了,他是陷小王於不義,二帝尚在,小王決不能偏安登基,以背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