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子宮脫垂的用藥和食療(1 / 2)

中醫治療:

辨證選方

1、氣虛

治法:補氣升提。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味。黃芪30g,黨參20g,白術12g,陳皮9g,柴胡9g,升麻10g,川斷15g,金櫻子12g,炙甘草6g。繼發濕熱,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有臭氣者,可於原方去金櫻子、黨參,加黃柏15g,敗醬15g,薏苡仁15g等以清熱利濕。

2、腎虛

治法:補腎固脫。

方藥:大補元煎加味。當歸15g,熟地15g,杜仲15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山藥30g,炙甘草10g,鹿角膠15g,紫河車10g,金櫻子20g,芡實20g。如命門火衰,元氣不足者,可酌加破故紙20g,肉桂10g。

3、濕熱

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味。柴胡15g,木通10g,澤瀉15g,車前草15g,生地15g,當歸15g,梔子15g,黃芩15g,黃柏15g,蒼術15g,土茯苓15g,甘草10g。

專方驗方

1、升麻湯:升麻15g,枳殼25g,黨參25g,黃芪50g,牡蠣50g,益母草20g,當歸15g。水煎服。適用於氣虛型子宮脫垂,每日1劑,連服2周。

2、枳殼湯:枳殼50g,黃芪25g,益母草25g,升麻10g。水煎服。本方適用於氣虛型子宮脫垂,每日1劑。

3、首烏湯:首烏50g,枳殼50g,益母草25g,升麻10g,牡蠣20g。水煎服。本方適用於腎虛型子宮脫垂,每日1劑。

4、金櫻子湯:金櫻子100g,益母草100g,枳殼25g,升麻20g。本方適用於腎虛型子宮脫垂,每日1劑,水煎服。

5、升麻9g,生白術9g,益母草15g。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每次飯前1小時服。

其它療法

(一)外治法

1、熏洗方

(1)金銀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蛇床子各30g,黃連6g,苦參15g,黃柏10g,枯礬10g。煎水熏洗坐浴,此方用於子宮脫出伴有黃水淋漓,濕熱下注者。

(2)丹參16g,積殼16g,五倍子、訶子肉各9g,煎水趁熱熏洗外陰部。

(3)烏梅肉、五倍子、石榴皮各10g,煎水趁熱熏洗外陰部,每日2次。

2、外上藥

(1)陰道內上藥,雙子粉(等量的五倍子及覆盆子)研細末,以香油調後用棉球蘸藥塞入陰道穹窿處,每日4次,3~5天為一療程。雙子粉要經過消毒處理。

(2)蓖麻子塗頂心(百會)治婦人子宮出,痛不可忍。根據子宮脫垂的輕重,取鮮蓖麻子36~49粒,去殼搗爛,攤白紗布上,再將患者百會穴和前囪門之間的頭發剪掉一小撮,暴露頭皮,將上藥隔紗布敷於此處。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每次貼敷2~3小時,7天為一療程。休息2天可重複下一療程。

中藥1.補中益氣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1日2次。2.十全大補九:每丸重9g,每次服1九,1日2次。3.龍膽瀉肝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1日2次。

針灸1、體針療法:主穴:維胞(關元旁開6寸,進針後大幅度撚轉,病人即有子宮收縮感),子宮穴(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之中點向內一橫指),進針後向恥骨聯合方向斜刺,深度以病人感到陰部發酸上抽感為止,三陰交。

配穴:長強、百會、陰陵泉。可同時灸百會穴。

每次可選1~2主穴,2~3個配穴,強刺激,不留針,以病人有酸、麻、脹、上提感為度。每周2~3次,2~3周為一療程。

2、耳針療法:以經絡探測器或耳針探測器在耳廓,腰骶推部找出敏感點,以普通針灸針在敏感點針刺2~3分深,強刺激留外10~15分鍾,每天1次,7~10天為1療程。

3、溫針療法:采用關元、腎俞、足三裏、三陰交等穴位用毫針刺入,點燃艾條溫灼針身和針刺穴位,時間以感應程度和病勢輕重而定。

4、頭針:取穴:雙側足運感區、生殖區。刺法:10次為1療程,停針3~5天,作第2療程。

成藥自療

補中益氣丸——每次6克,每日3次。

人參健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健脾資生丸——每次9克,每日3次。

飲食治療:

子宮脫垂食療方(下麵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谘詢醫生)

1、取豬大腸250克、黑芝麻100克、升麻9克。先將豬大腸洗淨,升麻用紗布包好,同黑芝麻一起放入腸中,置砂鍋內放水燉爛熟,去升麻加調料,分2次吃喝湯。每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