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有土匪家底的東北人(1 / 3)

在東北,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別談錢,一談錢感情就遠了。”

盡管這隻是一句客套話,卻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東北人重義輕利的心態。

在外地人眼裏,東北人最講義氣,性情豪爽,為了朋友甘願兩肋插刀,把友情看得比命都重要。東北漢子心眼都挺好,交朋友遇到知己能把心掏出來。就說喝酒吧,往往把客人往死裏灌,似乎不喝得爬桌子腿,就不夠朋友。隻要喝透了,沒有辦不成的事。有些南方人摸不透東北人的脾氣,還沒坐在酒桌旁就愣說不會喝或胃痛。要說會喝,誰的胃都是長肉的,東北爺們的胃也不是膠皮做的。東北人隻覺得不喝透就是不夠朋友,這在沒有其他方式表露真情的情況下是可以理解的。既然酒喝不透,直接推論就是不夠朋友。和不夠朋友的人辦事,還有意思嗎?

有些外地人也許抓住了東北人豪爽耿直的心理,和東北人處得宛如一家人,親兄弟姐妹一樣。東北人的豪爽耿直在全國是聞名的。所以外地人認為,對東北人隻要能“順毛溜”,結交東北人比結交其他省份的人強百倍。

東北人講義氣,但這又往往以粗獷、野性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說,張三幫了李四的忙李四覺得很實在,很哥兒們,免不了要打過來一拳,罵道:“你這混小子,倒是滿能幹大事。”而張三倒也很實在,很哥兒們,回敬一拳,應道:“我不幫你這小雜毛,誰來幫你?”於是大家都很快活。這也符合東北人的性格,不罵幾句恐怕令大家覺得不太舒服。

東北人坦誠,換句話叫直腸子沒心眼子;不好聽的叫法,是狗肚子裏存不住二兩香油。有話就吩咐,對什麼不滿就要發泄,這種發泄又缺乏南方人的含蓄,而是一竿子插到底,並且對任何事都采取“倔驢式”的做法。

重義氣,使東北人在商界獲得值得信賴的好名聲,很多人覺得東北的商家比較實在,容易相處,隻要付出些感情投資,沒有辦不成的事。但在精於算計、愛占小便宜的上海人和江浙人麵前卻顯得不夠靈活。東北人重義輕利,隻要夠哥們,夠朋友,生意上的事一切都好說;東北人出手大方,不似江浙人斤斤計較,結果使精明的南方人在生意場上占了不少便宜。

有位姓張的東北朋友,專程到上海去談一筆木材生意。對方摸透了東北人的脾氣,以東道主身份熱情款待。三杯酒下肚,雙方便稱兄道弟,親如一家了。上海人知道關東漢子個個都是好酒量,特意請來了幾位酒場高手作陪。主要自己也是舍命陪君子,喝得爛醉。一來二去,雙方便交上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在談生意的時候就不便在價錢上計較了。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嘛!”於是,張某便按對方報的價,匆匆簽了合同。精明的上海人巧妙地利用了東北漢子重感情講義氣的心態,撈到了不少實惠。

市場經濟是公開、有序的法製經濟,以哥兒們義氣開展經濟活動,盡管有時也不失為搞活經濟的一種有效形式,但往往會淡化市場的競爭氣氛,誤了企業的前程。

哥兒們義氣用事,這是東北人經濟生活中的一個怪圈。好處大家都有份,不必競爭傷和氣,這顯然是與現代商業競爭的發展趨勢格格不入的,遲早要被時代所淘汰。

台灣的柏楊先生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大膽地向國外報導了中國人的若幹民族劣根性,其中有這樣一條:“隻要瞪他一眼,馬上動刀子。”這一點在東北人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動刀子,還能掄斧子。在東北城鄉,一丁點小事兒,三句話說不出來,立刻動手,僅僅拳腳相加還是“文明”的,某些無聊的看客還會覺得沒勁,常常希望在幾句爭吵之後,上去就是一刀,對方立馬血流如注了,這才覺得好看,並且給予狂呼喝彩。不似南方人,兩個人吵架,就是一個吵,多為君子狀,而且越吵雙方走得越遠。有兩位年輕人在馬路上吵架,結果,兩位小夥子光說不練,幾欲動手,也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差一丁點兒真的要動手了,卻被一位圍觀的纖弱女子在他們當中一站,兩隻像竹竿般細的胳膊一支,就輕易地分開了。這種事若是在東北,大約早就刺刀見紅了。

或許有人不服氣說:“東北人善打架,其他許多地方的人也善打架,有什麼不同啊?”隻要你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東北人打架是一個“猛”字,一個“虎”字,外地人似乎缺了這兩點。比如說,打起架來,東北人一定要就近找到武器。如果地上有磚頭,決不會撿土坷垃;地上有鐵棒,決不會撿木棒;地上有斧子,決不會拿鐮刀,什麼解決問題找什麼。而在攻擊的部位上,也是找準要害:如果能打臉決不打屁股;如果能打心口,決不打腿部;如果能掄拳頭,決不操巴掌。細想起來這也符合東北人的豪放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