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在馬奶酒中泡大。
亦酒亦歌,這是蒙古人的豪放。
酒,這一刺激人精神興奮的奇特的靈物,它有水的形體,火的精神。喝著醇香可口、清涼解渴的馬奶酒,聽著沈鬱歡暢的馬頭琴,你自會感受到蒙古人的心跳,觸摸到他們情感的內心世界。
當嶽飛向往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宏願,隕落在杭州風雪亭時,蒙古高原上的大漠孤煙便要騰空直上了。不能想象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如果沒有酒喝會是什麼樣的。在漫長的遊牧歲月中,蒙古的先民們生活在北風呼嘯,冰冷刺骨之中,飛沙走石或風雪交加、遮天蔽日之時,天黑地暗,此時此刻,惟有那甘甜的馬奶酒,才能抵禦冬天的寒徹和人生的孤寂。馬奶酒像神奇的甘露滋潤世上所有幹涸的生靈一樣,也滋潤著蒙古包中的蒙古人。
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遊牧民族最喜歡喝的是馬奶酒。在“揮動鞭兒響四方”的流動生活中,馬,不僅是運輸工具,還提供精純的馬奶。精純的馬奶為蒙古人提供了釀酒的原料。將馬奶擠進皮囊中,掛在向陽的地方,每天攪拌數次,馬奶就會逐漸發酵變酸,等到清澈透明、清香撲鼻之時,這就是馬奶酒了。發酵兩天的稱軟馬奶酒,五至七天的叫硬曲酒。內蒙古牧民釀製馬奶酒的曆史非常悠久,《馬可·波羅遊記》中對此已有描述。元人耶律楚材在關於馬奶酒的詩中,曾說到馬奶酒微甘、微香、微酸、滑膩、清涼的特點:“天馬西來釀玉漿,革囊傾處酒微香。”“差酸滑膩更甘香。”在蒙、漢民族的文化交流中,馬奶酒成了情感的紐帶和橋梁。飲酒時,蒙古人會把酒從皮囊中倒進用樺樹製成的酒杯中,即所謂“皮囊旋造逡巡酒,樺器頻傾瀲灩觴”。當客人雙手接過酒後,要用右手無名指醮上酒,舉至頭側向空中彈三下,以示對天、地神以及主人的尊敬。13世紀中葉,法國使臣魯不魯乞出使蒙古,對馬奶酒讚不絕口,貪杯戀棧,並因此流連忘返。此後他在遊記中記下了這美妙的“哈迷思”。“哈迷思”是突厥語,意即馬奶酒。
兩座山不能靠在一處,一碗酒能把朋友聚在一起。當你作客蒙古包中,盤膝炕頭而坐,麵前炕桌上擺著奶茶、炒米、手扒羊肉,酒過三巡,雖不必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但麵對純樸厚道的一家牧人,請你相信:“地上沒有走不通的路,河裏沒有流不走的水,牧民家裏沒有喝錯了的酒。喝吧,盡情地喝吧!”這就是粗獷豪爽的蒙古人。無論是婚喪嫁聚,是祭敖包還是趕著勒勒車參加那達慕大會,觀看那摔跤、騎馬、射箭的“男兒三藝”,酒是不能少的,特別是那具有獨特風味的馬奶酒。
酒,可以是一種祝福,一種對男子漢陽剛之氣的衡量,也可以是一種對朋友忠誠不渝的信守。總之,古今中外,無酒不足以成禮,沒喝過馬奶酒就不足以了解蒙古人。一隻受天命的蒼狼和一隻白色的鹿在位於斡難河河源的不兒罕結合,生下一個兒子,傳說這就是蒙古族的祖先。實際上,蒙古族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在呼倫湖和額爾古納河東南居住的蒙兀室韋,就是早期的蒙古部。後來,蒙古部族向西遷移,走出山林進入草原,成為地道的遊牧民放。蒙古族是有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傳說中的蒙古人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據文字記載,也有1000多年的曆史了。據《史集》記載,蒙古部落最初隻包括捏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後隻剩下兩男兩女,他們逃到了額爾古納河畔居住下來,生息繁衍。蒙古民族的名稱起源於蒙古地區東北的一個室韋部落———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一詞的最早的漢文譯寫,見於《舊唐書·北狄傳》。蒙兀室韋的居地在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後來,關於蒙古一詞的不同譯寫還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寫作“蒙古”,最早見於《三朝北盟會編》所引《煬王江上錄》。在古代蒙古古語中,“蒙古”這個詞是“質樸、無力”的意思。它開始隻是一個氏族或部落的名稱,後來才能為一個新興民族的共同稱謂。14世紀用波斯文寫成的《史集》一書,記載了一個蒙古族的古老傳說: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戰敗,遭到殘酷的屠殺,隻活下來兩個男人和女人。他們逃到了一個地方,周圍都是山林,中間有良好的草原。這個地方叫做“額爾古納昆”,意思是“險峻的山坡”。他們在這裏生息繁衍,世代相傳。這個傳說裏的“額爾古納”,就是流經呼倫貝爾草原的額爾古納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
其實,任何關於發祥地的說法,都是一個永遠要不斷續寫的故事。哪有什麼確定不移的發祥地呢?有草原的地方都可以生存,能生存下來都可以在想象中成為發祥地。人類尋根的渴望,驅使世世代代的人們,不斷地四處尋找自己的神秘之根。這就是人類的最大宿命。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