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大事不妙,閻錫山要把挑子全撂給傅作義和衛立煌(2 / 3)

參謀處長楚溪春發言:“第一方案固然全麵,但正太線敵人進攻速度很快,我軍沒有充足時間在北線節節抗擊敵人進攻,掩護衛軍南撤。特別是衛軍進入太原占領新陣地,一切生疏,地形不熟悉,更怕這時東麵的敵人不待我守城部隊入城,便已兵臨城下,整個計劃自然全被破壞。我覺得還是第二方案可取。”

爭來爭去,形不成一致意見。趙戴文說:“百川,還是由你來定。”

閻錫山說:“我看第二個方案更好一些。是由中央軍守城,還是由咱們晉綏軍守城,我想來想去,還是由咱們的部隊守為好。因為丟了太原,中央軍不心疼,咱可心疼。咱的部隊誰守為好?當然是有守城經驗又有威望的傅宜生了。守太原嘛……誰也不願幹,讓傅宜生幹,衛立煌、黃紹竑也就無話可說了。另外,我決定讓衛立煌擔任戰區前敵總指揮,除八路軍和楊愛源第6集團軍以外的部隊,不管中央軍、晉綏軍、陝軍、川軍,等等,都歸他指揮,依城野戰。這麼辦蔣介石高興,我閻百川把軍權都交給中央了嘛!”

按照閻錫山的這個設想,等於他把挑子全撂給了傅作義和衛立煌。朱綬光問:“今日討論的作戰計劃,可否通報衛、傅兩總司令?”

閻錫山道:“暫且不必,因為作戰計劃尚需召開軍事會議正式決定。今日咱們內定的事,都不能泄露出去。”

城內。傅作義公館。當傅作義接到11月2日下午2時參加戰區高級將領緊急軍事會議的通知時,他的心立即被牽動了一下——作為久經沙場的戰將,傅作義根據目前的戰局,已經意識到閻錫山一定會在近日召開軍事會議,並會分配給他艱巨的任務。

太原岌岌可危,閻錫山決不會輕易放棄他經營了多年的老巢,最後關頭,他會尋找一支部隊固守太原,而且這支部隊不會是他的親信部隊,又必須具有守城經驗,守住了當然是好,守不住,打光了,也不足惜。那會是誰呢?看來十有八九是傅作義和他的第35軍!數日前,閻錫山將傅作義調離大戰猶酣的忻口前線,而令他督修忻縣以南及太原的城防工事,又急調第35軍第218旅開赴太原北郊兵工廠一帶待命,這兩個舉動已經顯露出閻錫山的意圖。

也許這一切都緣於傅作義是盡人皆知的守城名將。

1927年6月,閻錫山依附蔣介石,9月,閻部兵分三路出京漢、京綏線攻打奉軍張作霖。閻錫山手下年僅32歲的第4師中將師長傅作義率部作為別動隊,擔負橫斷京漢、京綏線間奉軍後方聯絡的任務,配合主力部隊作戰。位於北京正南百裏之遙號稱“畿南第一州”的涿州,是奉軍的後方重地。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傅作義部像天兵天將,出敵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占了涿州。該地為北京、保定、天津三角地帶的要衝,緊扼北京的咽喉,戰略地位異常重要。

坐鎮北京的“安國軍大元帥”張作霖對涿州失陷非常驚恐,即令他的兒子張學良集中3萬奉軍精銳前去攻城。從10月15日開始,傅作義以不足萬人之師,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先後擊敗奉軍7次大規模的攻擊。第1次攻擊,奉軍動用了百餘門大炮,飛機在空中助戰,傅作義沉著指揮,一天之內連續挫敗奉軍的5次猛烈衝鋒。後來奉軍想盡一切招數,包括坑道戰、使用燃燒彈和毒瓦斯,反複衝擊,涿州城仍然屹立不動,張作霖毫無辦法,隻得派高級參謀、原保定軍校戰術教官、傅作義的老師於國翰進城送勸降書。傅作義風趣地說:“老師教授學生的戰術中,可惜沒有投降這一門,因此,學生不敢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