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傅作義孤軍守太原(2 / 3)

4日晚上,上海《大公報》記者孟秋江懷著傷感之情在太原街頭躑躅。他是昨天隨衛立煌的總部從忻縣返回太原的。一縷新的感觸,使他不忍心遽辭這座古老的危城,他想在這最後時刻周覽太原城的景況。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主任彭雪楓把小汽車借給他隨意使用,但白天不停地遇到敵機前來轟炸,他隻得夜晚出來遊逛。

孟秋江細心地觀察著。由於敵機的轟炸,市區電線網已經紊亂,電力不能送達全市,僅有幾處路燈在亮著,黑暗處的行人,隻好互相以咳嗽聲來探路,避免碰撞。稍不留意,就會被路上散亂的電線絆倒。孟秋江看到,在一條寂靜的、狹窄的小巷裏,有一群人手握黃豆大的燈光,在大肆搜羅富人們遺棄的財物,他們中有窮困的漢子,有平素以拾垃圾為生的小孩子。那些平時他們無法接近的紅牆深院,今夜裏可以自由出入了。幾天前,政府召告民眾遷出城外,人們紛紛外逃,全市騷然。從前線撤回的軍隊,希望過太原時補充一些冬季用品,但大商店都已關門,所幸小商販們仍留戀這最後的市場,以剩餘的劣等貨物,賣上等的價錢——這麼好的銷路,20多年來不曾見過。孟秋江注意到,商販們推銷的商品有鞋、襪、毛線編織物和洋蠟,有老糟子(酒釀)滾雞蛋,還有豆腐煮粉條的小食擔——小食擔早已被饑餓的人們包圍了……

幾天之後,孟秋江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閻百川先生這夜裏離開太原了,離開他經營20餘年的太原了!……11月5日天明後,在太原城裏的人物,可以數得清,除衛立煌、孫連仲、傅宜生、周恩來、彭雪楓五位先生外,還有一個不負軍政責任的新聞記者。”

時針已指向5日淩晨1時,在某些將領的呼嚕聲中,閻錫山同黃紹竑的爭執仍無結果。閻錫山本來就對黃紹竑指揮的娘子關作戰極不滿意,隻不過礙於情麵不便發火而已。情況緊急,他不想再爭論下去,斷然道:“軍隊已經行動了,要改變也無從改變了!”

然後,閻錫山站起身,對趙戴文、朱綬光、楚溪春等親信說:“咱們走吧。”

他們悄悄往外走,參謀處長楚溪春指了指那些正在睡覺的將領:“還未宣布散會,他們還不知道呢。”

閻錫山說:“不用管了。”

閻錫山隨即離開太原。黃紹竑走出會議廳後,卻發現閻錫山指定給他使用的小汽車不見了。他嚇出一頭冷汗,慌忙帶十幾個衛士摸到大南門,狼狽出城而去。

事實上閻錫山所幻想的依城野戰計劃根本無法實施——正太路方麵的部隊均已失去控製,這些潰兵未退到太原便折向晉南,太原城東的工事裏連個兵影都沒有;晉北方麵的部隊除少數進入太原以北的既設陣地外,大部過汾河撤向晉西。那些倉皇進入陣地的部隊久戰疲勞,軍心渙散,日軍僅以少量的穿插部隊便打亂了他們的陣腳。破潰已在預料之中。

據說中央軍後撤,是由於有蔣介石的命令,晉綏軍王靖國等部的後撤,則是他們受到中央軍行動的連鎖反應。豈不知,摸透了閻錫山心思的王靖國,率部後撤的心情比中央軍還要急迫,對他來說,隻要能為閻錫山保存了實力,閻錫山就不會虧待他。

原忻口戰役中央兵團前敵總指揮、第61軍軍長陳長捷被閻錫山委派為北線副總指揮(總指揮王靖國),在陽曲灣設立前敵指揮部。陳長捷的心眼遠沒有王靖國活泛,他很認真、很沉著地指揮第61軍等部占領了預定陣地,自己則未見慌張地在陽曲灣指揮部坐鎮。11月4日下午,第61軍的兩個旅被尾追的日軍阻隔於15公裏外,軍部(即前敵指揮部)被日軍的前衛部隊包圍於陽曲灣北端一塊小高地的寨子裏,十分危急。陳長捷督率警衛部隊與日軍交戰至入夜,才掘開寨牆突圍而出。陳長捷率殘部退至皇後園去尋找總指揮王靖國,不料王靖國已帶補充旅和第19軍主力撤往汾河以西地區。王靖國臨行前競無恥地對部下說:“向第14集團軍所在地集結去!”

北線各部隨即聞風而散。

這樣,原定的依城野戰計劃成了一紙空文,剩下的便是傅作義孤軍守太原。

11月5日上午,傅作義將他的指揮部從平民中學搬入綏署大院內。4日夜12時之前,所有的守城部隊都已入城完畢,並到達指定的位置嚴陣以待,傅作義對此感到滿意。他下令從5日淩晨起,開始封城,除大南門因城內物資仍在向外輸送,暫可通行外,其餘各城門全部封閉,斷絕交通。

傅作義剛把指揮所布置完畢,新任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衛立煌前來辭行。在忻口前線,衛立煌住忻縣,傅作義住金山鋪,他們見麵的機會並不多。但是,他們彼此仰慕對方的功名和品德,每次交談都能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昨日上午,衛立煌剛從忻縣趕回太原,即來到傅作義寓所拜訪。當談到城內尚有不少多餘的武器彈藥時,他們二人研究後決定,除了留下守城所需的軍用物資以外,其餘的武器都以衛立煌的名義,就近撥給八路軍,作為抵抗日軍之用。

這天,這兩位被認為是國民黨軍隊中最能打仗的將領,再一次從對方那裏感受到了人格的力量。

衛立煌說:“閻司令長官和黃副司令長官都走了。現在敵人已占領太原外圍的山地,他們是居高臨下,太原城完全在人家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內,況且還有飛機助戰,孤城豈能守住?宜生兄雖有守涿州的經驗,可那是10年前的事了,當時的對手是裝備一般的奉軍,如今的敵人是現代化堅甲利兵的日軍,怎好同日而語?”

傅作義說:“衛總司令的分析作義完全讚同,但是,太原已成為華北最重要的城市,輕易放棄,則我輩軍人有負國家和民眾養育。作義既已答應守城,理應盡力支撐危局。至於後果,現在考慮不了那許多。”

衛立煌也許這時候想到了在忻口壯烈犧牲的第9軍軍長郝夢齡,他決不忍心看到傅作義會是這樣的結局,於是,毫不猶豫地說:“是嗬,你現在受命於危難之際,不過我看太原是無法固守下去的。從全局看問題,還是因時製宜為好,必要時,須要撤就撤。撤出太原的責任由我來負好了!”

傅作義極為感動:“作義永遠難忘衛總司令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