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科學家為減少噪聲對環境的汙染,通常采用過濾吸收和屏蔽的方法。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消除噪聲成為環境學家最關注的新課題,而對噪聲控製的研究,已發展成為一門新學科——噪聲控製學。它作為一門邊緣科學,涉及聲學、建築、材料、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現在,科學家采用高科技來防噪降噪,並由昔日的“被動”控噪,發展到今日的“主動”控噪。
在“主動”防噪、抗噪高技術的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率先取得新進展。噪聲實際上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科學家根據與噪聲振動方向相反但強弱相同的聲音會相互“吃掉”的原理,研製出“以噪製噪”的“主動噪聲控製”新技術,其設備由一組聲音探測器、信息處理器和聲音合成器組成。當聲音探測器“聽到”噪聲時,經信息處理器對噪聲進行分析,由計算機控製“克隆”出相應的“反聲”,指令聲音合成器發出與噪聲相應的“反聲”的“協奏曲”,從而消除噪聲,達到“鬧中取靜”的效果。目前,英、日、美、法等國在高級豪華的小轎車中已裝備這個係統。美國還用此來消除空調器、抽風機、磁偏振成像係統、大功率冰箱等電器的噪聲,以在小範圍內取得“鬧中取靜”的效果。
科學家在對噪聲“治標”的同時,還積極探索“治本”的途徑,從以末端治理為主,逐步轉到從噪聲的源頭開始控製,為此,開始實施“清潔”生產。英國研製的一種“啞巴金屬”銅錳合金,能“吃掉”由振動而產生的“噪聲”,使潛水艇螺旋槳不會發出響聲,聲納對此毫無作用;此外,還推出一種壓電陶瓷製動器減少振動,消除噪聲,並用於飛機發動機上;日本則用能消除振動、減少噪聲的鉛鋼合金材料製造鼓風機;還將製動器、傳感器的技術用到單層薄膜上作為聲學牆布,安裝在智能建築物上,通過自身的主動振動來消除外來噪聲。奧地利則研製多孔輪胎,用以吸收與其路麵接觸時產生的空氣振動,以減少噪聲,並用一種多孔瀝青混凝土築路,消除交通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