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銘說了這麼一句話後,再也沒有回應。也許是代碼們在思考,但不應該思考如此久,因為這兩個世界的時間本就不成正比,趙銘這裏的十分鍾,也許是那邊的十年之久。
但他等待了十分鍾沒有了回應,就把電腦啟用了待機模式。過了一天再來看,依舊是毫無任何變化,他甚至有些懷疑“代碼王國”存在的事實。
趙銘把這件事如實地告訴了弗利德和葉浩,兩人都是目瞪口呆,嘴巴都掉到地板上去了。
趙銘對這件事情沒有備份,沒有存檔,沒有錄像,他也無法證實。但他完全可以在另外一台電腦上麵進行實驗,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葉浩讓趙銘在他的電腦上麵嚐試,不過得開模擬機,不能用電腦。主要是因為葉浩電腦裏麵儲存了某些“重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有好幾gb,全都是他一路努力弄來的,要是沒了多可惜。
趙銘按照原本的步驟來做出了最原始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基礎代碼,一個是0,一個是1。趙銘還在這基礎上,做了一個變量,他把模擬器的網絡關閉——就等於封鎖了“宇宙”。
葉浩對這個饒有興趣,基本上就每時刻盯著電腦,看看代碼們神奇的運動。但是就如同上文所述的,觀測者隻能看到宏觀,無法觀察到微觀。隻能明白大概的事件走向,要是想知道什麼時候誰出生誰死了,是幾乎辦不到的。
葉浩看著那一條時間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增長,他就看著代碼們的所作所為。列如:代碼什麼時候用編程做了一個城牆,代碼什麼時候消滅了其他代碼等。這些是我們可見到的,但是中間的過程我們是很難見到的。
就比如你玩一個遊戲,領取獎勵的時候,你隻看到領取了獎勵,但是你很難知道這個獎勵是怎麼被遊戲後台弄出來的。
但是把網絡關閉了,代碼的發展明顯不如趙銘的代碼,因為它們無法從網絡上獲得更多知識,因此發現葉浩存在的概率也小的可憐,更別說發生技術爆炸了。
準確的說,技術爆炸是可能的,但它們能夠探索到的領域就比較狹窄,因此他們所能尋掘到的知識也會小的可憐。
隻能在電腦這麼一個數據庫收集,雖然這個內存大。但它相對於互聯網來說,就如同一顆細沙,小到難以拿捏。
可以一想,如果沒有了宇宙,人類的科技發展就會一塌糊塗。因為即使沒有宇宙,很多原本存在的理論都是存在的,可你無法探尋和求證,因為沒有宇宙。
這麼一來,你就無法發現這些理論,隻有把對世界的認知提高一個新的層麵,才可能去天馬行空,異想天開。
就比如,如果蘋果一直不會掉下來,那麼牛頓將很難去發現“萬有引力”,因為他根本就沒見到過這個效應。但是這個比喻並非恰當,因為在蘋果掉落之前,牛頓就已經對“萬有引力”有一個初步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