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未綠,鬢先絲。”相思又是一年,春梅在枝頭綻放,綠葉還不曾長出新芽。而詞人,漂泊四海,已被流光染上兩鬢風霜。年年春光依舊,而賞春的人,卻倉皇地老去。那些落去的花瓣回不到枝頭,就像老去的人回不到少年。不知道這世間,有什麼花不需要陽光和雨露;也不知道這世間,有什麼人不需要夢想和情感。有時候,深深牽係的,卻是一些不值一提的瑣事。那些不能相忘的記憶,反被自己隨意地拋擲在年輪的光影裏。
他歎,人間別久不成悲。難道真的是因為別離了太久,讓那顆易感的心也變得木然了,木然到連悲傷都不會。還是離別的疼痛,被歲月沉積在深處,那用了多年,都沒有徹底結痂的傷口,已經不敢輕易碰觸。畢竟,幾十載的光陰,是點滴的日子積累而起的,又豈是一個揮別的手勢,就可以將一世悲喜倉促地帶過?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一個神聖的使命,看似在渡化別人,其實是拯救自己。承諾就是一本無字之書,你想要兌現,就要親筆去將它填滿。你以為給自己找到了幸福,卻不知,這幸福安置在別人身上,更加合適、更加圓滿。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這裏的紅蓮夜,指的是元宵的燈節,花燈似紅蓮,在良宵璀璨綻放。在元宵賞燈的人,雖然相隔千裏,隔了數載光陰,彼此卻依舊,品嚐著同一種相思的況味。李清照有詞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所表達的,也是這樣的情愫。就這樣遙遙相望,誰也不去驚擾誰的平靜,隻要不眨眼,就可以在目光裏看到彼此的影子。如果有一天,影子消失了,那麼一定要,收集起所有細碎的記憶,然後放一把火,將它們燒成灰燼。讓對方怎麼也找不到埋怨自己的證據。
我讀這首《鷓鴣天》,看似心情起伏,其實無比平靜。就像薑夔的相思,不豔麗、不濃烈,有一種洗盡鉛華的韻味。人生是一場鏡花水月的夢,雖然從一開始,就意味著踏上迷途,可是有山水為你做伴,有日月為你掌燈,餓了采相思為食,累了枕回憶而眠。如果邂逅一段緣分,就將真情托付出去。假如沒有,就做一味叫“獨活”的藥,空走一趟紅塵,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