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1 / 2)

青玉案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江南的夜晚,真的很美,一片燈火煌煌的夜景下,舊式的牌坊,古典的樓閣,還有一扇扇雕花的老窗,半開半掩,不知在為誰低訴著風情。路旁是仿古的宮燈,牆院上、簷角邊、樹枝裏,被星星點點的燈火圍繞,似銀花綻放,璀璨迷人。來往遊人無數,沒有香車寶馬,卻也是姹紫嫣紅的光影一片。每年的元夕,我都會來此看燈,這裏叫南禪寺,牆院內是雲水禪心,牆院外是都市繁華。

站在石橋上,看運河裏的龍舟徐徐緩緩地行駛,船上的遊客,欣喜地觀賞兩岸的風景。他們或許不知道,這運河,是當年隋煬帝為了遊江南,去揚州賞瓊花而開辟的。千百年來,這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條河流從來沒被光陰冷落。盡管當年隋煬帝荒淫無度,但他卻為江南水鄉帶來了鼎盛與繁榮。他帶著夢而來,卻沒能回去,來時,他寫下一首詩:“我夢江南好,征遼亦偶然。但存顏色在,離別隻今年。”這位風流皇帝最後死在江南,但他賞過揚州的瓊花,看過江南的月,愛過江南的女子,他死得無憾。

街燈眩目,是因為忘不了夜色的溫柔,我獨自冷眼看著這一切的繁華,有一種“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感慨,卻也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淡然。燈火闌珊處,有江湖藝人在吹笛,有畫者在為人描繪著肖像。而我就是那個燈火闌珊處的女子,隻是不知道,這人流中,是否有一個人,也在眾裏尋我千百度?恍然間,我想到,這粲然華麗的夜市,不就是為了迎合千年前那闋叫《青玉案》的古詞嗎?雖然不是元夕佳節,卻流淌著同一種美好的意象。

有人說,當年辛棄疾填這首詞,看似在表達對一個女子的愛情,其實還有更深的一層含義。這首詞作於宋春熙元年或二年,那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南宋統治階級卻偏安江南,在歌舞享樂中粉飾太平。辛棄疾作為一個熱血男兒、一個風雲人物,他有心請纓,卻不受君王賞識。心灰意冷時,看著這幅元夕踏燈的圖,試圖用這浮華的表象,麻醉自己的心靈。所以他孤獨地尋找,希望可以找到一個不落流俗、孤標傲世的女子,視她為知音。

在我的印象中,辛棄疾的詞,為豪邁豁達的風格。蘇軾的詞,曠達中滲透著人生哲理,總讓人同他一起走入風起雲湧的境界裏,又隨他慢慢地歸於深沉的平靜。而辛棄疾不同,他的詞似乎永遠熾熱,帶著英雄的豪情與悲壯,讀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而這些,與他的人生曆程相關,他年輕時就參加抗金義軍,攜著燕趙奇士的俠義與豪情,也算是金戈鐵馬二十年,有氣吞山河的的豪邁。可中年受到排擠,被迫退出政治舞台,偉大誌向不得施展,就將這一腔憤怒,寫入詞中。他閑賦了二十年,漂泊流轉,一邊羨慕歸隱山林的隱逸高人,一邊忘不了要做一個承擔民族使命的英雄。他總是會在恬靜的時候,心靈湧起波瀾,並且在這種感情起伏與交織中度過了後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