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歐陽修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
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
等閑妨了繡工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古人雲:“女為悅己者容。”一個女子的容貌,在任何朝代、任何時候,都是至關重要的。絕色的容顏,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讓人心動而癡迷。一個天生麗質的女子,或許不需要濃脂豔粉去修飾,而眉眼是整個麵容的靈魂,那一彎黛眉,淡描輕掃,更顯神韻。從古至今,畫眉便成了一種旖旎的風尚。一支畫筆,在時光的鏡中,描摹出華年不同的美麗。
畫眉深淺入時無?我仿佛聽到一個溫婉的女子,低低地問著自己的良人:“相公,我的眉畫得可合適?”那神情,含羞嬌俏、嫵媚動人。我想任何一個男子,此時看到自己美麗的妻子,都會生出萬種柔情。輕撫她的眉黛,將她擁入懷中,多少壯誌雄心都會被軟化。這一句詩的由來,並不源自於歐陽修的《南歌子》。而是唐代朱慶餘寫的一首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讓我們看到一對新婚小夫妻,幸福甜蜜的生動畫麵。
據說畫眉之風起於戰國時期,屈原在《楚辭·大招》中記:
“粉白黛黑,施芳澤隻。”漢代時,畫眉更普通了,並且畫得更出色。《西京雜記》中寫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形容卓文君的眉,似遠山含黛,臉似秋月芙蓉。那彎細眉,從漢代遠山一路描來,直至盛唐,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元稹有詩吟“莫畫長眉畫短眉”,李賀也有詩“新桂如蛾眉”。到後來唐玄宗時期,畫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傳的就有十餘種:鴛鴦眉、小山眉、三峰眉、垂珠眉、涵煙眉、拂煙眉等。這麼多的畫法,可見畫眉在古代女子生活中,已經占了極其重要的位置。
《新唐書》裏,還記載了這麼一則畫眉的故事。李隆基造反滅韋後,帶兵一路殺進大明宮,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安樂公主,還在“方攬鏡作眉”,沉迷在她畫眉的境界中,全然不知改朝換代的激烈。待她覺察,倉皇出逃,被砍下來的腦袋上,有畫了一半的眉毛,另一半眉毛還留在了前朝的夢裏。這則故事,帶著一種驚悚之美,讓人讀後感歎不已。
到後來,宋元明清,畫眉風尚之廣泛,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畫眉已成了閨閣繡房的一大樂事。亦為許多文人詩客寫入詩中,溫庭筠《菩薩蠻》:“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白居易詩:“蛾眉用心掃。”乃至清朝的納蘭性德一首叫《齊天樂》的詞,也寫道:“冷豔金消,蒼苔玉匣,翻書十眉遺譜。”
自從張敞在閨房為愛妻畫眉,“張京兆眉嫵”就被傳為佳話。後來有許多男子相繼效仿,他們在愛人如雪的肌膚上,看著她嬌羞的眼波流轉、嗬氣若蘭的香韻,輕輕地為之描眉,無限的親密與溫柔,都定格在鏡中。《紅樓夢》裏描寫林黛玉的容貌,起句就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隻這一句,便將這個多愁善感的柔弱女子描寫得入木三分,賈寶玉也因此為她取了個別名,叫顰顰。賈寶玉在大觀園裏,經常以偷嚐她們的胭脂為樂,當他看到黛玉這兩道如煙似黛的彎眉,難道不會生出想要日日為她畫眉之心?也許因為這兩道含情的眉彎,讓寶玉對黛玉,更生一分愛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