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勢(2 / 3)

不過,宗澤在去年七月病故之後,東京留守一職交到杜充手上。

此人剛愎自由,生性殘暴,也不能服眾,引得東京留守司將士離心離德,很快那邊的軍馬就起了內訌。河北大豪張用、王善、孔彥舟等起兵打敗杜充,攻占開封。吃了這個敗仗,杜充不敢留在開封,一路逃去建康。經此一戰,東京留守司的人馬分成大大十幾股,割據稱雄或者變成流寇,成為南宋開國初年的心腹大患。而這一支軍隊也就此煙消雲散了。

陝西軍,主力在當年由老種、種、童貫、劉延慶等人的率領下出陝西,征方臘、北伐遼國,又在靖康國恥中盡數丟在兩河戰場上,隻餘一部在留在陝西。

至於禦營禁軍,自趙構在相州開大元帥府的時候就跟了這個未來的南宋皇帝,總數有萬人,分為前、中、後、左、右五軍,後來有收攏了各地義軍和潰散的西軍之後,人馬達到十萬之巨。

可惜趙構懦弱怯戰,一路從大名府逃到開封,再逃到應府,然後是江都和建康。禦營軍自成立之後就在跑路,沒有正經打過幾場仗。

也正因為如此,禦營禁軍的軍力頗壯,其中也是人才濟濟。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中興四將中的張俊、韓世忠,還有王彥、楊沂中。

為了牢牢抓住兵權,趙構將北宋的樞密院和三衙閑置一邊,另設禦營司,由宰相和執政分別任禦營使和禦營副使,掌管禦營軍之後,考慮到劉光世畢竟是將門之後,算是當時少有的有作戰經驗的大將軍,再加上他又是最早投入大元帥府的老人,命他提舉一行事務,獨立統軍,駐紮在楚州至揚州一線,討伐山東賊寇李昱。

起來,劉光世能夠加入禦營成為趙構的嫡係純屬偶然。靖康國變的時候,他正率領三千鄜延軍主力來開封勤王。人剛到,戰爭已經結束,二帝已經被女真人俘虜去了北方。沒辦法,隻得帶兵投到大元帥府,畢竟是西軍精銳,他這支兵馬算是當初康王手下最能打的部隊之一。

去年年底的時候,濟南寇李昱、池陽寇張遇南下江淮劫掠,接到朝廷命令,劉光世出兵征討,兩軍陣而後戰。張遇見劉光世淮西軍戰陣稀鬆混亂,提精銳直撲劉光世中軍帥旗。

結果,堂堂劉光世竟然被土匪部隊打得稀裏嘩啦一潰千裏。若不是他手下第一猛將王德王夜叉再次出手拚死相救,劉光世就要被土匪抓住了。

張遇、李昱搶劫淮北之後,滿意地退回了山東。

正當劉光世正要積蓄力量再次進剿賊軍的時候,恰好碰到由苗傅和劉正彥動兵變,誅殺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以清君側,並逼迫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接到宰相張浚的命令,劉光世率精銳平定叛亂。

到地頭,還沒等劉光世出陣,韓世忠已經平定了叛亂。

不管怎麼,劉光世乃是聯名傳檄下勤王討苗劉的起人之一,這可是擎保駕之功。戰後,被封非奉**節度使,開牙建節。

那頭,劉光世領主力平劉苗之亂,這邊,山東李昱又打來了。

此刻,兩淮局勢又是一變。就在今年年初,池陽寇張遇接受兩浙置製使王淵招安,投降了宋朝。餘部潰散而去,大多投入李昱麾下。

起這個王淵也是命苦,他是最早擁戴趙構為帝的大臣,很受重用。後來因為劉光世誣告,失去的子信任,被免去官職。苗、劉兵變的時候被苗傅所殺。

趙構複辟之後,念到他往日的情分,這才給他平了反。

王淵被罷免,張遇部也被朝廷諸多猜忌,一年之年散了個精光,大部又投到李昱麾下,重新幹起了沒本錢的買賣。

李昱招納了張遇部眾之後,再加上裹脅了大量百姓和流民,總數已經達到十萬之巨。這麼多人,吃飯是個大問題。

於是,李昱部盡數南下,一時間,兩淮烽煙四起,已經變成一片大戰場。

如今,淮西軍主力駐紮在楚州,也就是後世的淮安。以楚州為大本營,轄製著從楚州到長一線,戰線拖得極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