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培養孩子的成功意識(4)(2 / 2)

1.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孩子多麼小都要背一個小背包,父母的理由是: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背。上學以後,許多學生都要利用課餘時間在外邊打工掙錢,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工作掙自己的學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生活自理,是對孩子的一項基本要求。生活不能自理,樣樣由別人操心代勞,勢必造成孩子的懶惰、無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求父母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人,像對待其他人一樣對待孩子,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談,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還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會給生活帶來許多樂趣。

比如,父母可以為孩子的玩具和物品準備一個專門的放置地方,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各有各的“家”,每次玩好用好都要把它們送回“家”去;要讓孩子意識到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父母隻是幫忙而已;要盡可能地用遊戲的方式吸引孩子參與收拾整理,並堅持不懈不斷強化,讓他們最終形成習慣。

2.讓孩子自己安排活動。

這一點對於自我意識還沒有形成的孩子來說確實勉為其難,但這個意識卻要在點滴的生活小事中及早播種,及早萌芽。每次帶孩子出門玩,可以讓孩子想想要帶什麼,幾次提醒之後,孩子便主動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等孩子成熟了一點之後,可以讓他自己決定到哪裏玩、跟誰一起以及準備做什麼,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分析一下他的決定的優劣性和可能性;當孩子要帶東西出去而忘記帶、或者把帶出去的東西忘在外麵而發脾氣時,父母千萬不能自攬責任包辦代替,而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想做的事應該自己安排好,並且學著負責到底。每次注意給孩子這樣的提醒、教育和幫助,孩子便逐漸地有了對自己“負責”的意識。

3.父母少管或不管

一位母親是這樣管教孩子的:從孩子上幼兒園時起,她就訓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父母做的讓孩子來提醒,孩子能做的父母從不代勞。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宮學畫時忘記了帶紙,她看到後隻是在一旁提醒道:“再檢查一下,有忘記帶的東西嗎?”孩子漫不經心地回答:“沒有。”背起畫夾就走了,到了教室才發現沒帶紙,隻好再回家去拿。有的人說她這樣不管孩子未免太過分了,她認為許多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處理,這樣他們才會逐漸學會對自己負責。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管教得越多,就會在孩子身上造成越多的問題。不少父母以長者自居,言行專製,總是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為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企望孩子時時處處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孩子做這不行,做那不行,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全由父母支配,結果使得已經有了獨立意識、獨立人格的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受到傷害。父母表麵上管了孩子的事,卻管不了孩子的心,這種專製式的管教使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極易誤入歧途。

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得周全,孩子就會想不周全,在父母的“周全”中享受,而父母事事“不管”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危機感,讓他們主動去管自己。讓孩子這樣管下去,就能逐漸地管好自己,對自己負責。

4.讓孩子知道“怪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要試著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項責任都放到他自己的身上,讓孩子自己承擔。比如,當孩子遇到麻煩的時候,你應該說:“這是你自己選擇的,你想想為什麼會這樣?”而不要對孩子說:“你已經努力了,是爸爸沒有幫助你。”雖然隻是一句話,卻反映出了觀念的不同。如果你無意中幫助孩子推卸了責任,孩子將會認為自己無須承擔責任,這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是很不利的。

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要指導孩子在自己行為的選擇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比如讓孩子理解按時起床,去學校遲到了應“怪”自己,而不能怪媽媽或爸爸;要讓孩子懂得過馬路必須走人行橫道,否則出了交通事故自己要負主要責任。

總之,父母要注意通過正確的家教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責任觀——勇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怎樣培養孩子的領導才能

父母箴言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具有領導力的人。一個具有領導才能的人,是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能夠帶領大家的人。領導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的。父母不要隻想著讓孩子智能開發,而錯過了培養孩子的領導才能。一個有領導才能的孩子,將來會更容易獲得成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