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在500位議員之中,具有判斷力的,最多隻有30人,其他的幾乎都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因此,真心想聽字字有力、內容豐富演說的議員,隻有那30位而已。其他的議員們,根本不問內容,隻要聽到順耳的演說,就滿足了。自從了解到這點以後,演說時的緊張感就逐漸消失了,最後,我已經能夠完全無視於聽眾的存在,隻把注意力集中於說話的內容與技巧上了。這並非是我在自誇,我開始發現自己具備了話鋒可隨著內容而改變的能力。”
說起來,雄辯家不就像稱職的擦鞋匠一樣嗎?無論何者,隻要掌握住如何取悅對方——聽眾、顧客的訣竅,剩下的就隻是一些機械性的工作了。假如你想滿足聽眾,就必須利用能取悅他們的方法,使他們感到滿意。演說者無法改變觀眾的樣子,他隻是接受他們本來的樣子而已。
表達,要克服心理障礙
表達的成敗與否,關鍵是自身的心理因素為主,其次是有博學的知識,善辯的口才。
怯場指的是在人前,尤其是人多的場合,因緊張害怕而不敢說話,或者說話時顯得拘謹、不自然。
怯場是一種心理障礙:要麼感到自己被說話場合的氣氛、形勢所壓迫;要麼顧慮自己說得不好或說錯;要麼擔心自己不是他人的對手,因而畏首畏尾,誠惶誠恐。
其實,這種心理障礙是完全不必要的。有的人在家人麵前可以滔滔不絕,可一與外人交談,他就難以啟齒;有的人平時在三兩個人的場合可以口若懸河,可人一多,尤其是上台,就心慌意亂,語無倫次。這說明他不是不能說,而是有心理障礙。隻要破除這種障礙,怯場也就會消失。
消除怯場心理障礙可參考以下方法:
(1)平時加強訓練
如朗誦、自言自語、多同親近熟悉的人交談、多聽別人交談等。
(2)每次發言前作必要的準備
這在單向交流時容易做到,就是雙向交流,同誰談,涉及什麼內容,也可作大體的言辭預測。隻要在大方向上有所準備,到時也不致不敢說或說不下去。
(3)臨場抱定豁出去的心態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敢在公眾場合自如說話,都有一個艱難的“第一次”。美國的羅斯福總統說過:“每一個新手,常常都有一種心慌病。心慌並不是膽小,而是一種過度的精神刺激。”古羅馬著名演講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講就臉色發白、四肢顫抖;美國的雄辯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時兩個膝蓋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總理英·甘地首次演講不敢看聽眾,臉孔朝天。隻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態,管他三七二十一,就自如了。
(4)“忘記”聽眾
就是自己在發言前,心中有聽眾,但在發言時,眼中不能有聽眾,隻顧按自己的意圖去表達。一位教師第一次登台講課效果就不錯,有人向他請教經驗:他說:“備課時我心中一直想著學生,可一上講台,我眼中所見,隻有桌椅而已。這樣,我就放鬆自如了。”
表達,要能發揮自如
怎樣表達,才能發揮自如,左右逢源呢?據哈佛大學20世紀中期的一項研究,在美國,被列為第一號恐怖症的就是當眾演說。
並非在百萬人的集會上才稱得上當眾演說,而更多的演說機會是在幾人或幾十人麵前。商務代理、工廠監督、辦公室工作人員、討論課上……人人都可通過自己引人入勝的演說給人深刻的印象。
被譽為全球最著名的刑事辯護律師的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德肖維茨自25歲在哈佛大學法學院任教,28歲即被評為該校法學院最年輕的全職教授。他打贏了上千個官司,其辯護技巧為美國律師界所矚目。他曾多次在哈佛大學的講座上給哈佛學子講述辯論的技巧。他認為,一場成功的演講由下列兩個環節組成:
(1)事先充分準備
德肖維茨教授指出,無論何種性質的演說,其準備工作是相當重要的。準備工作可分為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