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是適應中國改革開放的需要,迅速發展壯大起來的。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注冊會計師的執業收入達到170多億元人民幣,注冊會計師專業人員達到14萬多人。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係建設過程中,注冊會計師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回顧中國注冊會計師業早期的發展過程,我們大家都應牢記一位老人的名字——許毅。許毅以他在社會主義經濟學、財政學方麵的巨大貢獻為大家所尊重,然而他不僅是經濟學家,他也是一位社會活動家和實踐家,他積極推進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建立,積極推進了國際會計師與中國注冊會計師的合作和交流,並且身體力行直接創辦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家全國性的會計師事務所,創建了三家中外合作的會計師事務所。如今,活躍在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不少中堅,追溯其成長曆程,都有在許毅創辦的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工作經曆。有趣的是,1935年許毅從事學徒工作,現在說起來那也是涉外的會計業務,他在一家鹽店做會計員,因國民政府以鹽稅做抵押借外債,他亦被要求按規定時間向外國人控製的鹽務稽核所報送相關報表。在學徒工作期間,許毅報名參加了中國最早的現代會計教育學校上海立信會計學校的函授學習,他也可算是中國較早接受西方會計教育的。
在20世紀80年代初,許毅就敏銳地意識到,對外開放,引進外資不能隻靠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國際慣例,有中國特點的穩定的會計、稅收法律製度。他認為,會計的語言是國際經濟通行的語言,沒有這樣一個語言,中國就難以走向世界,對外開放就難有堅實的基礎。鑒於當時中國長期與國際隔絕,中國還未真正了解外國,外國也未真正了解中國的情況,許毅提出首先應當建立與國際同行的信息溝通。他在時任國務委員張勁夫同誌和國務院進出口委員會主任周建南同誌、副主任汪道涵、江澤民同誌的支持下,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社會活動。
這一時期,為了研究引進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的涉外政策,許毅在進出口委員會的領導下,首先同美國高特兄弟律師事務所取得聯係,通過該所幫助,邀請了一批美國的著名學者來華講學,並由中國財政學會出麵在大連舉辦了一期國際稅收研討會。應邀來華講學的國會議員、華盛頓著名大律師卡爾·諸百哥和美國高特兄弟事務所的倪又文律師、哈佛大學柯恩教授、奧德曼教授詳細介紹了有關外商投資政策、稅收製度、會計製度等方麵的國際慣例。隨後,許毅又與楊紀琬教授以中國財政學會和中國會計學會的名義同當時國際著名的八大會計公司先後取得了聯係。這些會計公司都非常熱心地介紹了許多有關國際稅收、注冊會計師驗資、審計等國際通行做法,並使許毅敏感地覺察到培養與國際接軌的會計人才和能勝任外商來華投資企業審計、會計谘詢業務的注冊會計師人才已是當務之急,1979年他與楊紀琬教授一起,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生部開始招收西方會計碩士研究生,1983年起招收博士學位會計研究生,培養了一批外語好、能精通現代化電子計算機的高級會計人才。
在與國外同行的接觸中,許毅也發現海外企業家非常想要了解中國的環境、稅收製度、法律保障以及中介谘詢機構等情況。為了向美國企業界係統地介紹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和來華投資的法律、稅收、會計等有關政策、製度、規定,1981年7月許毅經進出口委、財經委、財政部的批準牽頭組成專家代表團去美國訪問和宣傳。許毅任團長,代表團成員包括會計專家楊紀琬,稅務專家劉誌誠、章毅敏,法律專家邢路,財政專家許毅、黃菊波、顏澤夔。這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最早赴美進行考察、宣傳的高級經濟專家團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