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風物傳說(1 / 2)

印度的各種傳說很多,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的主幹故事即可以作為曆史傳說看待。印度古代,也有“曆史”(itihasa)這個詞,其實指的就是曆史傳說,而不是真實可信的曆史。同樣,佛教中關於釋迦牟尼的故事、耆那教中關於大雄的故事,都可以視為曆史傳說。所以,我們下麵就不再介紹印度的曆史傳說了。

關於自然景物和自然現象,吠陀時代就有若幹傳說。例如,太陽、月亮、朝霞、風雨雷電,等等。有一則關於日食和月食的傳說,已見於眾神攪乳海的神話。

印度古人對月亮有所觀察,和中國古人一樣,他們也認為月亮中有個兔子。在佛本生故事中就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三隻動物居住在樹林裏,它們是狐狸、兔子和猿。一天,帝釋天化作一個饑餓老人來見它們。它們極力為老人服務,找東西給他吃。狐狸叼來一條魚,猿摘來了果子,兔子卻什麼也沒有找到。兔子為了表示誠意,跳進火裏自焚,要把自己的肉獻給老人。帝釋天很受感動,就把兔子送到了月亮裏,從此,月亮裏就有了兔子。這個故事在漢譯佛教中多次出現。

同樣,印度許多的山脈、河流、湖泊、森林等,都有一些傳說。我們在史詩和往世書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傳說,如喜馬拉雅山、恒河等,都有一些相關故事,有的在前文已經提到過了。下麵再舉幾個地方和城市的例子。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半島的南端,今天喀拉拉邦一側的西海岸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大海的北麵,今天果阿以南的地方有座神廟。那時,海水不斷上漲,眼看就要淹沒神廟了,廟裏的出家人非常恐慌,他們趕緊跑去向持斧羅摩求救。持斧羅摩就來到神廟前,麵對大海向水神伐樓那喊話:“伐樓那,你聽著,立刻把海水退下去!不然我就讓你的海水幹枯!”水神沒有在意,海水繼續上漲。持斧羅摩麵向天空,此時,由於他的法力巨大,從天空中落下了弓和箭。他拾起弓箭,海水便沸騰起來,此時,伐樓那害怕了。他說:“我願意聽你的吩咐。”持斧羅摩說:“好吧,我現在把我的斧子仍出去,斧子落到什麼地方你就把海水退到什麼地方。”於是,持斧羅摩把斧子向南方仍去,海水也跟著向南退去。最後,斧子在坎尼亞庫馬裏落下,海水也就退到那裏。從那以後才有了喀拉拉邦這片陸地,而坎尼亞庫馬裏也就變成了印度半島最南端的地方。

有趣的是,在中國也有一個類似的傳說,是筆者小時候聽老人講的。在遼東半島南端有個金州(今大連市的金州區),金州的東邊有座大和尚山(現名大黑山),山上有座唐王殿,金州西海(屬於渤海)邊有個龍王廟。傳說,唐朝的時候,薛仁貴隨唐太宗征東,駐紮在大和尚山上。那時,山下就是海水,沒有練兵的地方,薛仁貴請來西海龍王,說要借一塊地方練兵。龍王問,需要多大地方,薛仁貴說,隻要“一箭之地”,龍王同意借地。於是,薛仁貴彎弓搭箭,一箭射出,海潮跟著後退,箭落潮止。後來,薛仁貴怕龍王反悔,就在西海邊上建起了一座龍王廟。這下可好,龍王反而連借出的地也不能收回了,因為龍王要漲潮的話,就大水衝了龍王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