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與納蘭幼時曾陪康熙伴讀,感情非常好。曹寅曾題詩:“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布施廊落任安在,說向名場此一時。”(《題楝亭夜話圖》)

納蘭大約有一段不好對外人說的難言的戀情:“花叢冷眼,自惜尋春來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哪見卿。天然絕代,不信相思渾不解。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減字木蘭花》)

韓憑是戰國時宋康王舍人,其妻何氏不願屈從宋康王的淫威,遂暗中自腐衣裳,登樓時墜落而亡,衣袖碎裂化作彩蝶翩飛。卻被宋康王分葬遙望,後墳頭長出相思樹,根葉上下相交。相思樹上有雌雄鴛鴦棲息,早晚不離,交頸悲鳴,淒聲斷人腸。納蘭用這個典故,也許是有宮中的難言之隱。

納蘭娶妻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後誥贈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後妻子亡故。繼娶官氏,其妾顏氏,後納江南才女沈宛。

1685年7月1日(陰曆五月三十)病逝,葬於京西皂莢屯,時年三十一歲。

納蘭平生自署俱為“成德”。周之琦:“南唐李重光後身也。”況周頤:“納蘭容若為國初第一詞手。”朱祖謀:“容若小詞,直逼北宋,八百年來,無此作者。”王國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梁啟超:“清初學人第一。”他在書畫、篆刻、音樂、天文、地理、曆算、西方科學都有涉獵。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納蘭是多情的也是癡情的,他身上有賈寶玉的影子。很多人包括乾隆皇帝都覺得容若就是寶玉的原形(此言明珠家事也)。

在《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作者自雲:“當此時則自欲將已往所賴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美之日,(甲戌本凡例)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已至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記,以告普天下人。雖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閨閣中本自曆曆有人,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並使其泯滅也。”

這些帶有懺悔意味的話,容易使人聯想到這部書描寫的極可能是和朝廷有著密切關係的達官顯貴的家事。所以納蘭明珠家事說、傅恒說、和珅說、張侯說及清世祖董小宛說等索隱派的猜測眾說紛紜,但是影響最大的還是納蘭家事說。

《紅樓夢》裏的賈府映射的曹家遭遇與納蘭一家的盛衰榮辱。納蘭的性格才情,和寶玉也有極大的相似之處。

乾嘉時期著名常州派經學家宋翔鳳(1776—1860)在《能靜居筆記》中說:“曹雪芹紅樓夢高廟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廟閱而然之曰此蓋為明珠家作也後遂以此書為珠遺事。”

俞平伯的祖父俞樾在《小浮梅閑話》說:“紅樓夢一書,世傳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子名成德,字容若。”(《曲園雜纂》)“紅樓夢一書,膾炙人口,世傳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之子何人也?餘曰:明珠子名成德,字容若,通誌堂經解,每一種有納蘭容若序,即其人也。”

陳康祺《郎潛紀聞》:“紅樓夢一書也,即記故相明珠家事,金陵十二釵,皆納蘭侍衛所奉為上客者也。”《鬆軒隨筆》的作者張維屏說:“容若,原名成德,大學士明珠之子,世所傳紅樓夢賈寶玉,蓋即其人也。紅樓夢所雲,乃其髫齡時事。”甲戌本《石頭記》墨筆批書人孫桐生也說:“予聞之故老雲,賈政指明珠而言,雨村指高江村,寶玉之為容若無疑。”

納蘭曾扈從康熙北巡,寫下了“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的佳句。此外,他還有“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今宵便有隨風夢,知在紅樓第幾層”、“隻休隔夢裏紅樓”等帶有“紅樓”字眼的絕妙佳詞。稍後高鶚的內兄張問陶也為高續補《紅樓夢》寫下了“俠氣君能空紫塞,豔情人自說紅樓”的詩句。納蘭也是解讀紅樓夢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