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工坊名義上是屬於江北總督府所有,並非陳越的私產,其中的工匠更是屬於官府匠戶,一個個拖家帶口,想全部帶走更不可能,也沒必要。
所以跟從李雄等撤離的也就是工匠中的老人,很多都是從北京時便一路相隨。除了工匠以外,還有幕府各司人等,隨著陳越的去職,江北總督府解散,幕府各司並不在朝廷編製之中,相當於陳越的幕僚。來去倒是無比的自由,一行人連同工匠加起來將六百多人,全部乘船到了鎮江。
除了人手意外,還有幕府各司的家當,軍械司工坊的器具,以及倉庫裏剩餘的武器鎧甲等等,足足裝滿了二十多條平底江船。
“國公,還有十條二桅海船裝了從揚州城外繳獲的三十六門紅衣大炮,一百多門佛郎機、破虜炮、虎蹲炮,還有一千多支鳥銃也在船上,是軍械司這個月製作所得。海船在二十多條戰船的保護下已經從長江經海路前往杭州。”老李雄悄悄在陳越耳邊道。
陳越微微點頭。到達杭州之後除了安葬父親,在以後的三年中要開創一番新局麵,開拓海外需要大量的人手船隻火器支撐。恰好揚州之戰,十萬清兵淹沒在洪水之下,其中當然包括清營裏的火炮。為了轟開揚州城牆,多鐸調集了紅衣大炮數十門,各式火炮上百門,戰後洪水退去,所有火炮都被打撈了出來,其中大半都被李雄以海船裝走。
至於那數十艘海船,卻是當初護送崇禎從海道逃離時所用戰船,其中二桅海船十艘,其他都是單桅戰船。雖然後來陳越下令成立了水兵營,不過因為是在長江等內河作戰,二桅海船在內河稍顯笨重便被留在了廟灣,並沒有編入水營,這次剛好用上。
以後要組建遠洋船隊,這十艘二桅海船可以作為初始戰船使用,用以訓練海軍。當然僅靠這十艘二桅海船卻是不行,這些海船在江河中算是大了,在大海裏卻算不了什麼,以後還需要購買建造更為龐大的戰艦。
在鎮江會和了幕府眾人之後,陳越下令在鎮江修整了兩日,同時派人雇傭大量的貨船。鎮江在運河和長江交彙之處,風帆處處,舟楫往來如梭,輕易就雇傭了足夠的船隻,然後所有人馬都上了船隻,沿著運河走水路前往杭州。
鎮江到杭州六百餘裏,順著運河一路經過丹陽、常州、無錫,到達蘇州,再由蘇州往南經吳江嘉興到達杭州。
一路途徑十數個府縣,所過之處地方官府官員們紛紛率眾出城迎接,對入城歇息的邀請陳越一概拒絕,僅僅收了官員士紳們所送的程儀罷了。
六月十五日,陳越一行終於到達了杭州城外,時任浙江巡撫張秉貞滿臉笑容的率領滿城文武迎出了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