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岩、陳默、劉能、馬闖等三十六個北京一路跟來的老兄弟親自抬著老公爺陳江河的棺槨放入墓穴之中。管家杜淵帶著周文等幾個陳江河的老弟兄,親自用鐵鍬鏟土,埋葬他們的老上司老鄰居。
陳越跪在墳前放生痛哭、悲傷欲絕。
墓穴封上,堆土以磚石壘砌之後,墓碑立起,上書“大明忠國公陳諱江河之墓,不肖子陳越敬立”,在墓碑的後麵刻著陳江河一生之光輝功績。
在杜淵的帶領下,一眾老兄弟跪倒墳前,為老公爺做最後的送行。
張秉貞帶著一眾官紳按照品級功名先後跪拜祭奠,張秉貞在墳前讀了親筆寫就的祭文。
山麓下,十門虎蹲炮先後轟響,然後便是上千支火銃對空發射,密集的槍炮聲震駭的張秉貞等駭然失色。
葬禮沒有太多繁瑣的儀式,但是有滿城官紳觀禮,有數千將士戴孝送行,忠國公陳江河無憾矣!
葬禮過後,便是二十七個月的守孝期,近三年時間。要是嚴格按照禮俗,這三年之中不許婚娶不許行房,不許宴飲玩樂,孝子要在墳前結廬而居,就連換衣洗澡都統統不許。三年時間過著艱苦的生活,以追思父母之恩。
不過到了明朝中期以後,守孝也就沒有那麼嚴格,畢竟這在墳前一住就是三年什麼都不許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忍受。
到了現在,除了宴飲玩樂、婚娶行房不許以外,孝子也可以四下走動,遊學會友皆可,並非一定一刻都不能離開墳前。
不過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的,安葬完父親之後,陳越便在玉皇山下結廬而居,謝絕一概賓客拜訪往來,安心為父守孝。三千親衛並近千名幕府各司人員以及工匠,大部分都乘船去了舟山,錢楓林被委任為齊國公府長史,全權負責處理舟山事宜,單明磊協助於他。
在玉皇山下隻留下了陳岩帶著一百衛兵輪流守衛,由管家杜淵負責料理陳越生活瑣事。
安葬之後第三,陳越正在廬中伏案繪製帆船結構圖形之時,杜淵來報,楊正平和衛陽從淮安趕了過來,已經到了杭州。
“楊大哥,您怎麼來了?”見到楊正平,陳越大驚,楊正平已經被保舉為淮安總兵,負責抵擋山東準塔部的進攻,拱衛著揚州,他怎麼來到了這裏?
“老公爺下葬,這麼大的事情竟然不叫我參與,齊國公你還有沒有把我當成兄弟?”楊正平瞪了陳越一眼,不滿的道。
“不是不讓楊兄你參與,實在是你責任巨大,等閑不能擅離。”陳越搖頭道。
“區區一個淮安總兵,你以為就會放在我眼裏嗎?和老公爺的情誼相比,官職又算得了什麼?”楊正平不屑道。
“楊兄,莫非你?”陳越驚問道。
“楊將軍已經掛印離職,辭去了淮安總兵的官職。”楊正平還未話,一旁的衛陽搶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