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發配邊疆(1 / 2)

十一月的北方,冷的刺骨。風如利刃雪如錐。

草原上,隻有一輛馬車飛快的在雪地裏奔跑著。全身讓羊皮襖裹得嚴嚴實實的趕馬漢子,即便是戴著手套的右手有些顫抖的揮動著鞭子。

所謂的馬車,僅僅隻有一匹馬,兩個軲轆和一塊破門板。

除了趕馬的漢子外,還有一個身穿棉衣的男子側躺著。瑟瑟發抖著蜷縮成一團。

“早聽說了你們,你們北方冷,沒,沒想到,這,這麼冷啊。”棉衣男子凍得上牙打下牙。說話都磕磕巴巴。

趕馬漢子哈哈大笑,說:“現在你知道我們北方冷啦。快了,還有三十多裏就到了。”

“恩,快了就好。我怎麼感覺今天要因公殉職啦。”棉衣男子名叫謝文傑,是伊牛公司的員工。三個月前進入伊牛乳業公司實習,如今三個月的實習期已經到了,他卻被發配邊疆。

當初,他懷揣著夢想去了大SH。卻因為畢業於西北民族農業大學牲畜係的緣故,找不到一個對口的工作。天天打零工,做兼職維持生計。

好不容易碰到伊牛乳業公司招聘,前去應聘,又是請客又是套近乎,還經過層層麵試篩選。最後卻還是得了一個保潔的工作。

這三個月對於他來說,簡直生不如死。工資少的可憐,才1800元一個月,他住在簡陋的郊區民房裏,好在租金便宜才500一個月。然後早上要6點起來,泡一碗麵,匆匆吃完,然後走兩裏路去坐公交,擠地鐵。晚上六點下班,再擠地鐵坐公交,走路回來。再泡一碗麵吃完,看書。

一個月房租要500,乘坐公交兩塊,地鐵8塊,來回就是20塊,一個月上22天班就等於是440。每天生活費10塊錢等於是300.還剩下不到500塊錢,就是他一個月省吃儉用下來的積蓄。

現在好了,成為正式員工,畜牧技師。一個月有3000塊錢,在這草原上,不用租房子,公司說有一間房子是給技術員用的。聽說也不用買什麼吃的,更不用上下班坐公交,擠地鐵了。

想到這裏,謝文傑的心裏稍微暖和了一些。眼神露出堅定的光芒,一定要好好的幹下去。

不一會兒,馬車來到了一堆帳篷的地方停下來。這就是伊牛公司位於草原的養牛基地。

謝文傑興奮的下馬車,然而映入眼簾的景象卻是讓他大為失望,沒有幾個像樣的帳篷一股股牛屎的味道極為刺鼻。

可能是下雪的緣故,帳篷裏沒有人想出來。

趕馬漢子是草原人叫呼蘭布察,這個農場其實就是呼蘭布察一家承包了的。每個月定期向伊牛公司出售純牛奶。

“這邊五個帳篷裏住的是奶牛,這個是小奶牛篷,這邊是大奶牛篷。這個是幹草篷……”呼蘭布察給謝文傑介紹說。

然而,謝文傑的臉色已經鐵青,神色裏都可以看出火冒三丈的味道。心裏已經默默的問候了伊牛公司董事長祖宗十八代,就連人事部的所有人的所有親戚都給問候了一遍。

不是他瞧不起這些牧民,而是他心中壓抑了三個月的怒火到這一刻已經快要升到了頂點。

堂堂一個大學生,做了三個月的保潔工作。現在又來喂牛、擠奶。任誰想想都覺得可笑,覺得欺人太甚了。

隻是他心中有火,卻又不能發泄出來。因為那些人不在這裏,而且他還要靠著那點微薄的工資養活自己。

他背著自己的蛇皮袋和背包,隨著呼蘭布察來到了最後一個帳篷,這個帳篷是布察一家人生活起居的帳篷。

裏麵生著兩個火爐,比起外麵要暖和許多。

一一見過了布察一家人,布察的父母,妻子,還有一對兒女。

一家人都還挺熱情的,又是馬奶酒,又是牛肉幹拿來款待他,布察的兒子是個大概七八歲的胖小子,渾身都是肉,也說不上是肌肉還是肥肉,頭發很長,不怎麼剪的樣子,不過倒是用皮筋紮起來的。

小家夥鼓起圓溜溜的眼珠子認真的打量著謝文傑,然後就湊在一旁,悄悄的問:“你是從哪裏來的呀?”

謝文傑微笑的說:“我是從南方來的。”

然後又好奇的問了許多的問題。草原的孩子跟隨著父母放牧,很少有機會像城市裏的孩子一樣有很多學習的機會。除了必讀的九年義務教育,再其他獲取知識的方式很匱乏。

謝文傑的到來,給這個普通的牧民家庭增添了許多歡樂。

他們教謝文傑唱歌,說草原上十個人有九個是歌手,還有一個是歌神。以謝文傑對音樂的理解,在聽過他們唱歌之後,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可惜沒有4G信號,不然都可以上直播了。一定有很多粉絲的,可以大賺一筆。”謝文傑內心覺得有些遺憾。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手機其實是那種一百多塊錢就能買到的老人機。他在想,等以後有錢了一定買一個好一點的手機,或許是蘋果,或許是華為也好。肯定不買三星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