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藥羅葛仁美平白無故的受冤枉,而且還有理也說不清,憋著一肚子的氣一夜都無法入睡。但到第二天天一亮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天色一亮,就有探子到皇宮飛報:“皇上,圍城之軍隻有歸義軍,人數在七千餘人左右。”
“什麼?”聞言藥羅葛仁美不由一愣:“你可探明白了?當真隻有歸義軍?”
“探得一清二楚!”探子回答:“的確隻有歸義軍七千餘人!”
“敦煌軍方向可有援兵?”藥羅葛仁美又問。
“不曾發現援兵。”探子回答。
此時甘州城雖被歸義給團團圍住,但回鶻騎軍城外有大量的探子,他們自是有獨道的方法比如響箭等與城內的探子互相聯係,於是探知城外的情報比如圍城人數、有無援軍伏兵等都不是難事。
藥羅葛仁美不由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好你個秦風,也忒小看朕了,隻帶七千餘人就敢來圍我甘州,他隻道朕還是阿刺瓦隆那笨蛋,三萬騎軍也會讓他給打得全軍覆沒麼?!”
當下他也不再遲疑,當下就叫道:“來呀,喚上伊那支,帶上五千騎軍去與那秦風打聲招呼!”
“是!”當下就有人將這個命令傳給了伊那支。
伊那支卻是藥羅葛仁美手下的一名萬夫長,也可以說是少與阿刺瓦家族作對的幾個重臣。自從阿刺瓦家族在肅州一戰而崩潰之後,伊那支可以說是少了個宿敵,但他卻沒想到阿刺瓦家族的戰敗卻直接導致整個甘州回鶻的士氣不振。
確切的說,這原因不應該是阿刺瓦家族的崩潰,而是阿刺瓦隆將回鶻三萬主力葬送在了肅州而對甘州回鶻造成了地動山搖的影響。
想到這裏伊那支不由對阿刺瓦隆恨得直咬牙,他其實知道,阿刺瓦隆肯定有那種心理,那便是他戰敗後回來不會有好日子過,幹脆就將回鶻主力斷送掉讓所有人都沒有好日子過,於是最終才會有火燒討籟河這一仗。
但是事情畢竟已經過去了,現在就算再追究責任也拿已經自刎的阿刺瓦隆沒辦法,此時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渡過眼前的難關。
就在此時伊那支就收到了藥羅葛仁美的命令,同時來的當然還有城外隻有七千餘敦煌軍的消息。
一聽到這伊那支也愣了,隨後也跟藥羅葛仁美一般的欣喜若狂……隻有七千餘敦煌軍,而且還是分成四麵圍城,亦即每麵隻有兩千不到的敦煌軍,就這點兵還想圍得住甘州?隨便帶個五千騎出去便能將其殺得丟盔棄甲了!
另一方麵,甘州又實在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軍民的士氣,否則在此內憂外患之下,甘州隻怕不出幾日就要土崩瓦解了。
於是伊那支沒有再遲疑,當下就點了五千精騎往北門彙集。
伊那支選擇北門出城也自有他的道理,其一方麵就是他探得北門敦煌軍人數最少,不過三指揮亦即一千五百人。柿子撿軟的捏,這個道理伊那支當然是懂的。另一方麵,就是北門外十餘裏開外都是一馬平川,這種地形即有利於騎兵衝殺亦能一眼看穿敦煌國是否有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