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皇登基(1 / 2)

1770年,一代大帝乾隆帝死於養心殿,舉國哀痛。尤其是榮親王顒琪,更是心痛的不能自己,那個最疼最愛自己的皇阿瑪在深夜離開了自己,甚至沒有一絲征兆,自己更是連最後一麵都沒見著。他自責,後悔。可是他一切的情緒都挽回不了這個既定的事實,他的皇阿瑪,天下萬民的主宰,在這一刻……離世了。是的,乾隆帝不是如曆史般在1799年駕崩,而是提早結束了他那偉大的一生。而他的五子顒琪也並沒有英年早逝。曆史,從這裏開始脫離軌跡。出現偏差的曆史又會演繹一段怎樣的故事呢?

國喪第一天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確定新皇繼承人,清朝的規矩,皇帝身前不立太子,而是把擬有皇位繼承人的聖旨擺在正大光明牌匾的後麵,隻有等皇帝駕崩,眾親王才可以一起當眾拿出聖旨宣讀,所以這國喪的第一天所有王公大臣和後宮妃子都在大殿等著聖旨出世的那一刻,宣讀了聖旨,確定了皇位繼承人,勝利的人自然是欣喜萬分,而失敗的人可能就要為自己的未來而擔心了。站錯隊,不但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升官進爵,甚至一不小心可能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進去了。眾人緊張的心情自然可想而知。

不過卯時一刻,大家就都在大殿中聚集齊了,等著紀曉嵐宣讀聖旨。紀曉嵐是乾隆在時的重臣,一生為官清廉,更是忠心耿耿,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明官員都很信服他。所以由他來宣讀聖旨最合適不過。

卯時三刻,太監首領王忠尖尖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請大學士紀曉嵐宣讀聖旨。”紀曉嵐上前幾步,站於眾人前麵,看著大家跪下高呼萬歲之後才從王忠手中恭敬的接過聖旨,展開。此時的他也是有些緊張,雖然大家心目中都明白皇位大概會傳給哪個皇子,但是皇上的心思亦是深不可測的,萬一不是自己看好的榮親王,那自己這一手經營起來的榮耀也差不多到頭了,老了老了還很有可能晚節不保,畢竟大家都清楚,皇上身前雖然待榮親王與別的阿哥不同,但是對於令貴妃的幾個阿哥也是不錯的,何況皇上對於令貴妃一向寵愛有加,而反觀愉貴妃,若不是她生了個好兒子,可能這貴妃之位也沒有她的份。所以雖然明知道聖旨裏麵寫的是些什麼,紀曉嵐還是免不了一番擔憂,不過,他看了看跪在大殿中那些心思各異的眾人,緩緩的打開了聖旨,清了清嗓音,開始宣讀先皇的決定:“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自登基以來勤勉為國,立誌為祖宗基業立下些微功勞,天不負我,在朕登基四十餘年,國泰民安,與子嗣亦無愧於先祖……”凡此總總從開國講於自身功績,洋洋灑灑一大片,聽得眾人昏昏欲睡確又提心吊膽,最後在眾人幾欲昏迷之際,紀曉嵐才念道“朕之子嗣中,皇五子榮親王顒琪,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製,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聽完了聖旨都謝旨起身,大部分的人心裏都鬆了口氣,他們是幸運的他們的主子馬上就要成為皇上了,而他們就成了皇上的元老級大臣,隻要以後萬事小心,一輩子的榮華富貴是少不了了。但也有一部分的人臉色慘白,心中的希望成了泡影,好日子也將要到頭。令貴妃最先失聲尖叫,“不可能的,不可能的,皇位應該傳於我兒顒琰的,怎麼會是顒琪,紀大人,肯定是你看錯了,是你看錯了聖旨,要不就是你篡改了了聖旨,紀曉嵐,大庭廣眾之下你篡改聖旨該當何罪……”令貴妃已經失去了理智,她的兒子沒能當上皇帝,別人也就罷了,當上皇帝的還是她的死對頭的兒子,愉貴妃是怎樣失寵的,她的兒子當年又是怎樣差點慘死的她一清二楚,她自己做過的事,她想忘都忘不了。如今人家春風得意了,難道還會放過她和她的孩子們。必須阻止顒琪登上皇位,這是令貴妃心中唯一的想法了。

“額娘,你傷心糊塗啦,紀大人怎會做這樣的事情,皇阿瑪也從來沒說要立我為儲,隻是時常告誡我要時時事事要以五哥為榜樣,要多多協助五哥。”顒琰無疑使聰明的,他明白沒人敢在聖旨上做手腳,他以於皇位無望,她的額娘此時還說出了如此大逆不道之話,如果此時他再不表明態度,那他們真的是要被當做亂臣賊子處死了。

被兒子這麼一喝,令貴妃也清醒了過來,她其實也明白他們真的大勢已去,再鬧下去隻會死得更快。她兒女成群,不能與他們的安危不顧。她還得好好的活下去。“紀大人對不住了,皇上突然駕崩,嬪妾實在是傷心過度了,紀大人的為人處事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妾身實不該在這種大事上懷疑大人的人品。”不得不說令貴妃在後宮稱霸多年不無一點道理,她的心智,頭腦都不輸於任何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