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為自己努力: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5)(1 / 2)

如此,即便還是追不上兔子,你也可以是烏龜裏跑得快的那一個。

_全力綻放的青春_

寒假回到家中,發現房間已經被弟弟大鬧天宮似的翻過了,生氣之餘,也隻能自己整理淩亂的東西。翻到幾本中學時候讀過的刊物,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親切、訝異或者悲傷。

突然,我告訴別人的不再是“我高幾”,而是“我大一了”。中學那段時光,已然遠去。很想痛哭一場,不是矯情地祭奠回不來的時光,隻是羨慕那狂歡般的青春。看著一片狼藉的房間,想著自己當初何曾不是兵荒馬亂,瘋鬧之後的場所也如大軍過境一般。

回高中的時候,被老師拉到高三去“即興演講”,談自己的高中感受。站在眾人麵前,我真的好想與他們分享我的“頹廢與瘋狂”,可是看著那一雙雙期盼而恭順的眼,我所能講的隻是,學會休息。本以為自由提問時間會有“過分”的問題,可是“你的語數外是怎樣考到近400分的呢”“我很努力了,分數就是上不去怎麼辦呢”“語文怎麼會考到130分以上呢”,諸如此類的問題,真的讓我成為一個回答機器。

機械地、近乎完美地解答他們一個又一個問題,無比壓抑。其實我可以告訴他們的,除了這些,還有幾點鍾調頻多少某個電台某檔節目某名DJ的聲音不錯,打長途電話可以用什麼套餐,周六晚上去哪些KTV比較好,沒有意義的作業不要做,有堵被粉刷了的“愛牆”其實還可以繼續發揮餘熱,等等等等。可是,沒有一個人問我,公開或是私下。

我的中學時代,是安靜卻從來不沉悶的,就像兀自綻放的花朵,在自己的世界裏全力盛開。就像我總會批評弟弟某些事情,但暗地裏還是會覺得他這樣的年少,真好。

有些事情,年輕的時候不做,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還記得有天夜裏,一個人看了《徹夜狂歡》,倍感振奮。蠢蠢欲動的我,無比渴望身邊有群敢玩的死黨,有個驕傲的美麗對手,還有一個人人仰望的優秀男友和一個嚴厲的媽媽,好讓我有機會徹夜狂歡,全力以赴,隻為了青春期的某個願望,也可以說是夢想。

前段時間泰國電影《初戀這件小事》席卷眾人“說說”狀態之時,我們寢室的女生也都後悔不已。當年醜小鴨的自己,沒有瘋狂地去愛上一個超優質學長。沒有日日夜夜心心念念地想和他出現在同一畫麵裏,沒有為他做很多傻事,沒有把他買的可樂在冰箱裏存放幾年,沒有千方百計提升自己隻為了惹他注意。

那些事,很多事,現在的我們,再也不會做了。已經學會了考慮周全,已經懂得了保持形象。誰都不再是曾經的那個不知天高地厚唯我獨尊的小家夥了。一時衝動而創造刻骨銘心記憶的時刻,也隻能出現在偶爾荒誕不經的夢裏了。

我知道,高三的那些鬥士們,也是為現實所迫。畢竟,左手當前的精彩,右手未來的燦爛。悲傷的是,年輕的他們,眼裏不再有熱烈盛開的花火,所有的桀驁不馴都被打磨成鵝卵石般的圓滑溫潤。那些隻有青春才配擁有的輕狂、放肆,像被詛咒的精靈,隻能在靈魂深處永久塵封。

裝得很大義凜然地宣揚了一番要綻放青春精彩的論調後,自己也覺得好笑。高考倒計時隻剩下兩位數的時候,我何嚐不是每日麵對尷尬的分數,祈求貴人降臨,指點迷津。認真地聽每一次講評與指導,認真地完成每一套試卷,怕遺漏了什麼有用的東西。那種求成心,那種忐忑,我何嚐不曾有過呢!而我無法也不應該要每個人都像我這樣度過高中,在鐵鏈的夾縫中尋找空間跳舞。

就像台灣作家張曉風所說,青春太好,好到你無論怎麼過都覺得浪擲,回頭一看,都要生悔。青春嘛,從來就不是什麼完美的物什,難得兩全其美。

_成為流星的方法_

一顆流星呼嘯著劃過了天際,那一瞬間的絕美幾乎讓天地變色,大地上所有的生靈都在那一刻仰望天際,感受著這份壯麗與輝煌。

在大地上蜿蜒而過的一條溪流目睹了這一切,它被驚呆了,幾乎忘記了自己應當繼續流淌。

但是,溪流心中卻永遠留下了那一刻流星的絢麗,它想起自己無休止的流浪,沒有一點成就感,它想,如果能像那顆流星一樣盡情綻放一次,即便生命短暫也是值得的。

漸漸地,流星的輝煌成為了溪流心中的一塊傷疤,它變得越來越無精打采,幾次差點兒在陽光的炙烤中斷流。

大地母親感覺到了溪流的異常,她問溪流:“我的孩子,你不是一條快樂流淌的小溪嗎?怎麼變得無精打采呢?”小溪說:“我看到了一顆流星,它是那麼美麗,而我是如此平凡,我也想成為一顆流星。”

大地母親笑了:“孩子,這不困難,你順著自己的路前行吧,你會遇到那顆流星的,那時候,你就會知道成為一顆流星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