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玉皇宮收徒靈均(1 / 2)

大漢朝文景十三年春,舉國百姓得以聊生,無論是市井裏巷中的販夫走卒,還是求學問道的有才之士,無不稱讚當今天子仁厚愛民,時人言:文帝一朝,堪稱大治。

四月上泰山,石平禦道開。

這禦道,乃是古來帝王在泰山封禪時所開辟的一條道路,以往上山下山的人都是通過這條禦道行走。

可在今天,禦道左右被身著黑甲,體型壯碩的士兵圍住,其中有幾名兵將手持大旗,旗上正楷大字‘張’,格外引人矚目。

這些兵卒動作整齊劃一,皆在驅趕禦道之上的平民百姓,但是所用其法,並不蠻橫且略漏親善。

可見,這是受過極為嚴格訓練的士卒。

“周老三,趕緊滴走,你愣著幹啥呢?!當官的要封路了,再不走你當心你的老命!”

“你懂個屁,這是張家武卒,瞧著這張字大旗,這可是咱齊魯大地的驕傲啊!容老朽再看看,再看看……”

“行了行了,別說話了,趕緊下山吧!張武卒來俺們這泰山,肯定有大事要辦,咱們在這耽擱下去,沒準要誤了人家大事……”

禦道上有幾人在竊竊私語,但很快就被士兵的驅逐止住了嘴。

這禦道筆直朝上,沿途會看到諸多峰巒,盤旋而落。其終點,便是主峰玉皇頂的所在。

玉皇頂自漢朝建國以來,興建一隸屬朝廷管轄的江湖門派,據此頂命名:玉皇宮。

自大漢建國不到六十餘年,玉皇宮也才發展四十年。可就僅僅四十年光景,它便足矣抵得了傳承數百年的宗派。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六十年前,天下第一高手趙長青乃是玉皇宮開派祖師;這其二,自然離不開背後靠山大漢朝的推波助瀾。

玉皇宮中,一位麵容古朽,慈眉善目的老者身著白色長袍,站在靚麗輝煌的屋門前作揖俯首道:“不知張大將軍突然大動陣仗來此玉皇宮,老朽真是所料不及呀……”

這老者話語之間,透露出一股淡然神色,似絲毫不懼宮外禦道上的張氏武卒。要知道,大漢朝庭張家的軍隊,都是見過血,在戰場上殺過敵的。

這番淡然,非常人所有。

“老仙師這作揖之禮焉能是我這匹夫所能承受的,這豈不是折煞了我張洪燕……”張洪燕是此番領軍進泰山的統領,也是老仙師口中的張大將軍。

“仙師,實不相瞞,我這次來泰山是有事相求…聖上命我即刻起軍兵發燕北,收複幽州,此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回中原。故此,我膝下有一子,喚作靈均,此子被我慣壞了,甚是頑劣,跟我出征,多有不便。但要是交給他爺爺管教,指不定那天便捅出個天大的簍子,所以我就想著教給老仙師您管管他,收他做個弟子,教他些本領。”張洪燕一身戎裝,厚黑鎧甲上刻有數十上千道奇形怪狀的紫色紋路,相互交纏在一起,威嚴之餘,還有些壓迫神秘。

張洪燕邊說著,還邊將隱藏在自己身後的少年單身抓住其衣領,提到身前。

老仙師一聽,雙眼不自覺的朝著少年看去,不用細想也知,此子便是張靈均。

“嗯,此子甚是不錯,模樣俊俏,骨骼清秀不說,又是張家人,看來該有師徒緣分一場……隻是為何堂堂一介軍武世家,為什麼不自己教導子孫……”

老仙師似做焦慮般的思前想後,讓張洪燕頓時心裏沒了底,心想:“這老仙師是不是不願意收靈均為徒?!也罷!你今天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不然,我定讓你們門派上下見識見識我張家重甲軍的威風!”

張洪燕雖然這樣想,可是卻沒有這番做,理智告訴他,這不成熟。

“喂,老頭!你幾個意思?本少爺做你弟子,乃是你的福氣,知不知道?不然我定讓我爹的十萬重甲軍將這裏夷為平地!老爹你也夠了,竟然讓我跑來拜一個老頭為師,這要是傳出去,我以後怎麼做大將軍、大元帥?”

老子沒敢說出來的事情,小子說出來了。

“呦嗬,你還真敢講啊,衝你小子這囂張氣焰,我要不把你收為徒,好好治治你的脾性,我這仙師稱號就是白叫的了!”

正當張洪燕想舉起手來打向張靈均的那一刻,老仙師開口了……

“既然張家送子,我又有何不敢收為徒弟呢?”

“你想收我還不拜呢!”張靈均雙手橫抱起來,癟了癟嘴,隨口嘟囔了一句。

仙師身後弟子看不下去,出口訓斥道:“你這小子,莫以為是張家子孫,就如此出口無禮!普天之下,想拜我師傅為師的人能從宮外綿延十幾裏禦道排到底你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