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雜談(1 / 2)

老王爺剛來到這兒玉皇宮,與十年未見的孫子有很多話要談,老仙師眾人清楚識趣,便閑聊半刻後,各自離去。

唯有老仆離在不遠處守候。

“均兒,可曾聽說前年你四姐逃婚的事了?”老王爺眼見四周無人,和張靈均嘮起家常。

此處庭院前有幾顆垂楊柳,微風蕩漾時柳枝徐徐展開,一老一少在這亭內享受微風拂來的舒爽,別有一番滋味。

“聽說了,文帝賜婚,要讓四姐嫁給他兒子秦王劉俊。四姐死活不答應,便在皇帝下達旨意的那天逃走了。”張靈均如實回答。

“嗯,是我讓你三哥幫靈瑤這丫頭逃走的。原因很簡單,你四姐不喜歡那個秦王劉俊。雖說這番作為折了皇家麵子,但我一開始是想讓劉俊絕種來著,後來想想還是算了……人老了,難免不想惹麻煩,想清淨清淨了。所以無奈之下,隻能想到這個法子了。”老王爺在說著一件在他眼中微不足道的事情。

老王爺口中的‘四姐’,是張靈均的堂姐。

張靈均的四姐是其二伯父所生之女。

雖然都是堂哥堂姐,但他們是出了名的團結,所以有了老大老二之類的稱呼。

張靈均聞言忽然皺眉,:“爺爺,莫不成廢了那劉俊,文帝還敢明麵上找我張家麻煩?”

張靈均還是覺得,廢掉劉俊比較穩妥。不然因為這一紙婚約的事情,總會讓天下人小看張家。

至於廢掉秦王,肯定不能擺在明處去做。張家多的是死士和高手。

如果皇家要報複,那麼肯定也不能挑明講,暗地裏的勾當張家會怕?

張家手掌兵權,無論在江湖還是廟堂,都有著極高的威望和權力。

所以有時候這人一旦有了足矣叫囂的資本,皇帝的言行都顯得不是太重要了。

“廢掉容易,可那會引來無數的難題和麻煩,這文帝,論手段不簡單。他知道我們張家有六十萬武卒,而且這些武卒隻識我們張家大旗。所以在文景初年時,他便逐個安排你那些伯父堂兄們趕往邊疆駐守國門,這樣一來的用意就不言而喻。可以說這是一著險棋,利用外敵牽住我們張家不假,可天高皇帝遠,這無疑於給了我們張家持續發展的機會。不過我總覺得,這個文帝肯定還有別的意思。但我張家其勢已成,無須懼怕。”老王爺喝了口石桌上擺放的茶水,慢悠悠說道。

“爺爺,咱們老張家將來不會要走謀反的路子吧?”張靈均聽著這話,仿佛覺得話外另有意思。

“爺爺我還活著,張家就絕對不會行對不起天下人的事情。我死了,剩餘的一些事情,隻是我們張家子孫為了自救而做出的百般無奈的選擇而已。”老王爺說的很隱晦。

自古見那個皇帝放任一個氏族掌握六十萬大軍幾十年?更何況,現如今的張家武卒,可不止六十萬之眾這麼簡單。

查遍所有古史,可見的也隻有現今大漢朝張家。

“爺爺,難道我們張家到了最後,沒別的路子可走了?”張靈均說道。

“有也未可知。畢竟謀反是世間上最蠢的事情,即使成功了又能如何?做皇帝?那也不是爺爺我所追求的。年輕時我立下誓言,還四海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到了中年我又立下誓言,要驅逐外敵,然後讓大漢萬邦來朝,到了老年,我隻希望你們平平安安的就可以了。但觀我一生,從沒想過做皇帝,有機會,但我放棄了。因為那樣真的太累了。當初我滅了前唐皇帝時,他對我說了八個字,我記了一輩子。”老王爺停頓了一下,繼而續說:“人生如夢,白雲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