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會比較關注考生的人文素質,那些知識麵廣、思路清晰、答問有條理的學生往往會得高分。
在昊昊獲得校長推薦上北大的消息被報道後,媒體都注意到了,昊昊不僅成績一直排在全級前列,而且還有炒股的愛好,而這一點引起了人們的好奇——為什麼一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有時間和精力去炒股?在中國的民眾中有這樣的說法:遠離毒品、遠離股市。因為在一些人眼裏,炒股無異於賭博,不是什麼好事情。一般來說,好學生和炒股是聯係不到一起的。對此,廣東電視台等媒體的記者對昊昊進行了專訪,除了關心他學習成績優異的原因外,也對他的炒股經曆很感興趣。《新快報》則用了兩整版的篇幅介紹昊昊的投資經曆,從“初戰股壇小獲微利”到“熊市中不改鑽研本色”,從他“保住資本”的投資觀到他的實操記錄,從他自創的炒股理論到“明天小小科學家”的論文,都進行了詳細的解說,給他戴上了“學生股神”的高帽子,還把他作為認識中國90後年輕人的一個樣本,說明社會上人們想象中以喜歡使用“火星文”和“腦殘語”為特征的90後並不一定是這一代年輕人的主流形象。《廣東科技報·中小學科教周刊》以“梁昊:尖子生炒股也‘瘋狂’”為題,用了一整版的篇幅介紹昊昊的投資經曆。
《中國日報》英文版的記者采訪了昊昊以後,也在2010年1月18日的財經版以大半版的篇幅介紹了作為中國新一代股民的昊昊。在介紹了他的投資經曆後,這篇報道說:
盡管人們認為,投身中國股市的高中生絕對是鳳毛麟角,而梁昊恰恰可能代表了這個正在崛起的年輕群體。我國的新一代投資者們變得更加理性,他們有著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技巧。在小投資者的傳統觀念中,常常把股市當成獲得快速收益的賭局,他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
這位高中生仍表示他對金融市場熱情不減。他已決定升入大學後,就讀金融專業,畢業後,投身於投資銀行,以積累工作經驗。梁昊表示他的終極目標是未來能夠創辦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就像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那樣。
鳳凰衛視的記者則評論說:“廣東華南師大附中敢於推薦這樣的學生實際上是要有勇氣的。因為炒股票在社會看來,有點不務正業。但實際上,能夠炒好股票的學生,也可能是有數學頭腦,甚至有金融和投資的概念。這樣的學生,正是相應的學科所需要的。”
獲得中學校長實名推薦上北大並不意味著就穩穩地跨入了北大的門檻,隻是免除了自主招生中的筆試環節,所以在北大自主招生筆試結束後,2010年2月4日,昊昊和其他通過了筆試的同學一起到北京大學進行麵試。他到北京以後,並沒有像有些同學那樣緊張,而是從容地等待麵試,因為他事先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他知道,自主招生麵試考的是綜合素質,評委看重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所以麵試時的談吐、儀態非常重要。評委會比較關注考生的人文素質,那些知識麵廣、思路清晰、答問有條理的學生往往會得高分。所以麵試準備就是平時多關心時政、重視基礎、多角度思考問題,在麵試的時候不含糊其辭,而是給出明確答複;不可狂妄,顯得自己什麼都懂,而應態度謙遜,目光溫和,在別人講話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回答問題時,要簡明扼要,講出自己內心的東西,而不是那些不犯錯誤的、不留任何印象的客套話。有了這些思想上的準備,昊昊顯得比較淡定自如。
按照提前隨機抽取的小組名單,昊昊與另外4名應試者進入麵試室。麵試流程首先是1分鍾自我介紹,然後是抽題回答,而且必須在5分鍾內回答完畢。之後是在5名考生全部回答完自己的題目後,進行小組討論,他們共同對5個題目逐個進行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後是考官根據考生表現現場打分。麵試的題目不局限於課堂知識,比如與昊昊同組的考生有人抽到的問題是“水蒸氣也是溫室氣體,社會目前的焦點卻放在二氧化碳上,你怎麼看”。來自南京師範大學附中的匡超與昊昊同在一組,他抽到的第一個題目是“現在的蔬菜價格漲幅比肉類更高,請談一談看法”。他覺得這個題目不是他喜歡的類型,就選擇了第二個機會,結果抽到的是“談談你對‘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的看法”。匡超的回答是:“我首先假定老子的這句話是正確的。他的意思是大家都認為是美的時候,其實是醜惡的;都認為是善的時候,其實也並非如此。這句話帶給我的啟示是:大家認為正確的並非都正確,比如真理往往是超前的,所以也會為當時絕大多數人所抵製,而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麵前堅守住自我。不過我認為老子的話也得辯證來看,因為有一些普世的價值觀已經為大家所認可,並且接受了曆史的檢驗,那麼就不能絕對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