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強宋大計(1 / 2)

“兩次西征沒打到最後都是因為蒙古大汗掛的太是時候了,不愧是世界兩大教,運氣還真是不壞。”葉楚楚聽了孫琿的講述,明白了過來,“所以你要使蒙古人再搞一次西征?”

“就算是加速曆史進程吧。”孫琿點頭道。

“那宋朝你打算怎麼辦?”王琳琳問道,“你剛剛和忽必烈還呢,宋朝的敵人,其實是自己。”

“是啊孫哥,我覺得儒家好象在宋朝跑得太偏了,而且深入骨髓,改變起來真是太難了。”肖甜甜道。

“是,其實儒家在宋朝等於是給二次閹割了,頭回被閹是在漢朝,我的辦法,是用十年的時間,把被閹掉的部分再給接回來。”孫琿嘿嘿一笑,道,聽得四個女孩子各自忍俊不禁。

“正經的。”葉楚楚掐了孫琿一把,“別一總調戲我們。”

“儒家的老祖宗孔子還有元祖周公都是提倡軍事教育的,隻是後來的孝子賢孫們出於討好統治者獲取自己的利益的目的,以維護統治者地位的名義,給硬生生的閹掉了。”孫琿咧了咧嘴,給出了答案,“咱們隻要搞搞複古風,把這塊兒再恢複起來就成了。”

孫琿告訴女孩子們,其實在儒家的“君子六藝”中:射、禦、禮、樂四項都與戰爭有著密切的關係,且不論射禮與禦車是春秋時代貴族從軍作戰的必修課,即便是文化性的禮樂,本身也具備了戰樂與戰爭,武鬥與禮節性的教育在其中。

真正開創儒家尚武之風的應該是周公旦,作為儒家的元聖,周公已經將儒家秉承的社稷理念,即禮樂治國與賢德治國的思想予以有效地建立,因此儒家遵從周公是有原因的。周公執政期間最大的戰事就是平定“三監之亂”:當時管叔、蔡叔勾結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並聯合東夷部族反叛周朝。威脅周朝的統治,此時周武王已逝,成王年幼,周公乃奉成王之命,舉兵東征,(古書《尚書》之《大誥》有關於這段曆史的記載)。三年後,周公順利地討平了三監的叛亂,誅斬管叔,殺掉武庚,流放蔡叔。收伏殷之遺民,封康叔於衛,封微子於宋,讓其奉行殷之祭祀。周公討平管蔡之後,乘勝東進,滅掉了奄等五十多個國家,把飛廉趕到海邊殺掉。平定淮夷及東部其他地區,二年時間全部完成。諸侯都宗順周王朝。

相較於牧野之戰的速勝,平定三監之亂打的異常辛苦,在於周武王麵對的不過是商軍南征後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而周公麵對的是已經回援的商軍勁旅,周公能夠有此成就實為不易。

作為儒家真正的創始人,宣聖孔子非常善戰,儒家六藝在其學製中基本確立。史載孔子之父叔梁紇是極為優秀的武士,可力頂石門。作為其子的宣聖孔子自然也非常善戰。孔子還曾:“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曆史上和孔子本人有關的戰爭的記載不多,收複河汶城池靠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真正打仗的唯一一場就是平定公山費人之亂。《春秋左傳》有記:“仲由為季氏宰,將隳三都,於是叔孫氏隳郈。季氏將隳費,公山不狃、叔孫輒帥費人以襲魯。公與三子入於季氏之宮,登武子之台。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仲尼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二子奔齊,遂隳費。”